2月17日,政协开幕大会结束后,广州市政府27部门现场“摆摊”,为政协委员提供协商咨询服务。在咨询“旧楼加装电梯难”问题时,知名委员韩志鹏突然以手掩面,流下眼泪。他说“在旧楼的老人没有电梯,下不来楼,只能坐着等死。能不能把旧楼加装电梯纳入‘幸福社区’建设?这就是底线民生,很多老人就这样下不来,等到死了才下来,那广州谈何幸福指数?”(2月18日《南方都市报》)
对于知名委员韩志鹏反映的这种情况,我是遇到过的。有一位亲戚,年岁大了,患有行动障碍,他家住在7楼,孩子们都忙于生计,也只能晚上照顾他。自从患上这种疾病他下楼的机会很少,也只能在星期天由儿子搀扶着到楼下透透气,平时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这承受的不仅仅是心灵的煎熬还有身体的束缚。有一双腿却不能享受阳光和清风是何等悲催?
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我们放飞心灵的机会本就少了又少。而就是因为没有一部电梯,更是给老年人增添了无尽的烦恼。我们的大楼越盖越高,我们的交流越来越远,以至于对面相居而不相识,这本身就是一种尴尬。而没有电梯的旧楼房更让这种尴尬雪上加霜。
旧楼没有电梯是历史遗留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没有多少原罪。毕竟建设的时候受到了经济制约,受到了环境制约。但是,当这样的问题已经随着岁月的前行慢慢显露的时候,政府再不闻不问,那就是一种罪过了。
条件好些的都搬进了现代化的小区里,一般的年轻人也都搬进了崭新的小区里,在旧楼里居住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他们没有换房的能力。生活在没有电梯旧楼里的老人出行自然是不方便的,别说身体有病,就是健康的老人也是不小的难听。据报道,河南洛阳有一个几百名老人居住的陈旧小区,楼梯上连个扶手都没有。而在南京一些旧小区的居民为了解决没有电梯的困难,一些人还自费几户联合安装了电梯,结果遭到有关部门的查处,理由是设计不科学有潜在安全隐患。有关部门的查处是应该的,安全大于一切。可问题是,我们的政府是不是在陈旧小区的电梯设施上需要给了温暖的拥抱?
很多小区是建于几十年前的,甚至是更久远,这些小区没有电梯可以既往不咎,但是面对民生的困难,我们真的不能在“老人死后才能下楼”的哀怨中冷眼旁观。七八层甚至是十多层的楼房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如何攀爬?在知名委员韩志鹏多年的追问中,当地的建设部门的回应是,对于能改造的将积极改造,但不可能一次性解决问题。这话我就不爱听。我们理应把这种诉求当作底线民生,能改造的抓紧改造,没有改造条件的是不是可以由政府出面给他们调剂到保障房或者是公租房的一楼居住,亦或者可以鼓励有此需求的市民自由调换楼层?
总之,我们不能让“老人死了才能下楼”,尴尬了文明现代气息浓郁的社会。
作者:郭元鹏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