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家长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时,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昨日说:人生不是短跑,是长跑。就像万米长跑,不要太看重起跑线,重要的是坚持和耐力!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认为,我们的家长当前却让孩子提前热身5000米,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3月12日《新京报》)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也难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成长得如何,直接事关家庭的未来,在更大程度上则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也是教育为什么受关注的原因。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子经,小孩顽劣各不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可谓动足了脑筋、花足了心思。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全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哪怕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保证孩子的需要。孩子想买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有的甚至到了娇惯的地步,只要孩子需要的、家长有这个经济实力,家长就会千方百计满足家长的需要。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尽管学校已经给孩子减负,但家长们会在学生课余时间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美其名曰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完全不管孩子自己喜欢什么,只是一位地给孩子进行填鸭式教育。幼小的孩子,本来就是玩耍的年龄,最好能够做到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样既能适应孩子身心特点,又能让孩子有所收获,可谓是一举两得。不顾孩子意愿,单纯地给孩子灌输知识,无法达到十全十美的效果。
假定所有孩子起跑线都没有输,那么,在后续的发展中,每个孩子都能保持同一步调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每个孩子的核心竞争力不同,每个孩子的科学文化背景不同,这些都会给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而这其中不少东西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需要家庭教育对孩子进行补课,诸如生活常识、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需要潜移默化的培养。即便是看似成功的人,如果稍有不慎,也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每年的高考状元一批又一批,可最后能够成为杰出人才的,少之又少,这也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至今犹在耳畔。高考状元算成功了吧,但他们后来还成功吗?而且,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都不同,到底成功不成功,我们又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连高考状元到最后都有可能泯然众人,普通资质的孩子,即便起跑线没有输,又如何确保未来也不会输呢?
起跑线没有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想一直不输,就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而这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作者:李兆清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