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行动”缘何只接地气但不落地

2013-10-18 11:21:14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16日是第33个世界粮食日,记者走访多家餐馆和高校发现,“光盘行动”开展近一年,浪费粮食的现象仍不在少数,食客的节约意识还需提高。几乎没动筷子的凉皮、带着牙印的大半拉馒头稀里哗啦都倒进了垃圾桶。据央视报道,我国每年浪费掉的粮食总量高达700亿斤,餐桌浪费2000亿元,全国一年的餐饮浪费就相当于倒掉了2亿人一年的口粮。(10月17日《北京晨报》)

  餐桌浪费的情况在中国非常普遍,有的出于面子的考虑,点菜很多却吃不掉;有的是公款吃喝,本身就是一种浪费;有的是自己没有把握好菜的量多少而导致浪费。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导致的浪费,都是触目惊心的。据估算,我国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高达2000亿元,粮食损失浪费量约为2亿亩耕地的产量。如此巨大的数字也引发人们对餐桌浪费应该如何治理的思考,年初开展的“光盘行动”仅仅是一种道德倡议,很接地气但不会落地,这种无奈说明不过这种方式显然不是一种良药,只能扬汤止沸而成为走过场的形式。

  从根本上来说,餐桌浪费属于一种道德领域的范畴。因为顾客在点菜之后并付款,这就与餐厅形成一种合同契约关系。花自己的钱,买来的饭菜自然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因为自己购买的饭菜剩下而罚款的话,难道不是一种对合法物品的一种侵害?而餐厅对于顾客打包来说,应该有规劝其打包的义务,但顾客就是不愿意打包呢。强制的结果只能会酿成新的矛盾,即在餐厅和顾客之间纠结不清。而餐厅本身就是一种逐利的商业场所,它们自然希望顾客消费越多越好,而不是点到为止。所以,“光盘行动”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属于道德领域范畴,并非会有法律来强制执行。

  更为“光盘行动”相伴而生的部分地区出现的罚款举措。比如珠海市的做法,但是浪费证据如何获取是一个难题。餐前不引导顾客合理点餐、餐后不提示顾客打包、顾客消费之后浪费,这些证据如何取得是一个细节问题而关系到最终的惩罚落实。可以说,如果这些细节很容易举证,罚款将会很容易落实,也会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这些细节对于顾客、餐厅、周围的顾客、执法人员来说都存在着不可能的趋势。顾客自然不会举报自己浪费,餐厅也不会举报,周围的顾客更不会没事找事,执法人员要想获得证据又是会付出巨大的行政成本。

  由此看见,对于餐桌浪费引发的“光盘行动”计划之所以会导致流产的结局,道理很简单,这仅仅是一个“接地气”的道德举措,而不是一个“能落地”的惩罚措施。餐桌浪费的杜绝是一种文明的习惯使然,只有通过道德规劝和教育宣传才能行之有效。从道德的领域整治道德的事情,这是一种正途;通过法律的制定来整治道德事情,用法律捆绑道德,必然会得不偿失。

 

  作者:王传言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