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政“一把手”成为贪腐高危群体的背景下,南都记者关注到,本月来,国家海洋局和安徽省先后发声,提出“一把手”将不再直接分管人财物。反腐败研究学者认为,“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的做法将成为趋势。(南方都市报1月26日)
国家海洋局和安徽省提出“一把手”将不再直接分管人财物。诚然,这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符合中纪委关于适当分解和限制“一把手”权力的意见,值得充分肯定。对党政“一把手”进行适度分权和限权,对于降低“一把”贪腐犯罪的可能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远离腐败了吗?
笔者认为,“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并不等于“一把手”从此远离腐败,更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一把手”的监督。为什么?
“一把手”因为其所肩负的全面领导责任,即使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等具体事务和项目,也不可能当“甩手掌柜”,真的对人财物就不闻不问不管了,完全交给副手了。同时,“一把手”只要愿意,他仍然可以插手、过问、干预人财物等具体事务和项目。而且,“一把手”因为其特殊的影响力,完全不用直管人财物,照样可以遥控、指挥一切。甚至不必开口,只要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让副手和下属心领神会,小心揣摩着贯彻“领导意图”。
“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无疑是对“一把手”的分权和限权,是制约、降低“一把手”贪腐可能性的一种思路,一种探索,但其成效究竟如何,还有待在实践中观望证实。
笔者认为,遏制“一把手”贪腐,分权、限权是必要的,必须的,但关键仍在于对一把手的强有力监督。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一把手”权力赋予、行使、运用等权力行为的一系列制度性规定,进行严格规范和约束,从制度上保证“一把手”远离腐败。一方面,要实行中央纪委对地方纪委、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垂直领导为主、同级党委领导为辅的纪委领导体制,充分发挥纪委的机构监督作用,切实加强纪委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有力有效监督。一方面,要紧紧依靠群众力量,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让全社会都来监督“一把手”,将“一把手”置于人民群众的眼睛下、舆论监督的枪口下。
综上所述,“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不等于远离腐败。只要“一把手”的权力在,“一把手”的责任在,“一把手”的影响在,腐败的可能就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松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确保“一把手”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作者:刘运喜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