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预习”纵容了假期补习班

2014-06-29 09:13:31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开始,形形色色的“补习班”、“衔接班”又在大张旗鼓地公开兜售、沿街叫卖。尽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仍在三令五申,但毫无疑问,效果不会太好。要遏制“补习班”、“衔接班”带来的不良教育,还需要找准症结,釜底抽薪。

  很显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补习班”、“衔接班”的禁令仅限于学校和在职教师,或者说仅限学校和在职教师公开举办和参与这类“补习班”、“衔接班”。至于那些没有教学经验、没有办学资质的“社会机构”和“准社会机构”,规定反而没有了制约力。而对于学校和教师暗中组织和参与办班,则往往是“民不告,官不究”,睁一个眼闭一个眼,顺其自然,不管不问。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的措施更严厉点行吗?也行,但同样未必管用。因为参加“补习班”、“衔接班”,是当前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一种需求,甚至是一种刚性需求,即便是在高压态势下,它也会改头换面,更新版本,以其他形式和面目出现。参加“补习班”、“衔接班”,为什么会成为当前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一种刚性需求?原因很复杂,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漫长的假期,学生必须保持不间断的学习,以避免出现“5+2=0”、“9+3=0”的怪现象。为此,学校和老师布置一定的假期作业,孩子在假期自订计划、自主学习,或者参加一些学习班、特长班、兴趣班也是应该的。

  其次,假期学生安全是个大问题,至今未能从社会层面得到妥善解决。漫长的2个月暑假,学校对学生基本处于脱管状态,家长如果再忙于工作无法照料的话,孩子怎么度过这两个月假期就值得研究。权衡利弊,在假期里让孩子参加学习班、特长班、兴趣班能一举多得。当然,各类办班机构也挖到了家长的软肋,几乎每种班的费用都很高。

  再次,家长陷入了“囚徒困境”,不敢掉以轻心。独生子女输不起,起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尽管国家在提倡素质教育,尽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叫停各类“补习班”、“衔接班”。但是,其他家长在积极投入,你敢不投入吗?别人的孩子在参加“补习班”、“衔接班”,你敢不让自己孩子参加吗?

  最后,学校老师主张的“过度预习”纵容了“补习班”、“衔接班”。对学生来说,预习、学习、复习,乃至适当的补习,都是很有必要的。但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如果预习花费的时间、精力比正常学习还要多,那就是不合理、不科学。毋庸讳言,目前许多学校、老师对学生预习的期望值很高,有的简直到了“无为而教,全靠预习”的程度。有的学校,每学期的上半学期,老师讲课都飞快,让没参加过“衔接班”,没全力以赴预习的学生直接无法适应。有的老师甚至要求学生在假期里提前找到新学期课本,将许多课文都背过才行。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不参加“补习班”、“衔接班”必然不跟趟,最终恶性循环、全面落伍,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只能去参加“补习班”花钱补课。

  我感觉,遏制假期“补习班”、“衔接班”,最主要的措施应该是从学校层面坚决杜绝“过度预习”,要求教师必须按照科学合理的进度进行授课,不能赶进度、抢时间。要让那些热衷于“补习班”、“衔接班”的学生及其家长明白,那些东西开学之后老师都要讲,只要孩子智商达到一般水平,都能很容易地轻松学会,参加“补习班”、“衔接班”是花冤枉钱。更深层次的,是要大家明白,迷信“补习班”、“衔接班”,“过度预习”、“重复学习”,是对孩子学习效率的一种摧残,对孩子长远发展有害而无益。

  现代教育,班级化教学,是对知识的一种车间化传授,是对人才的一种批量生产。学校老师掌握的教学节奏,应该以普通学生听懂、学会为准则。既不能照顾个别尖子生突飞猛进,也不能迁就少数后进生进展缓慢,更不能依据参加“补习班”、“衔接班”的学生,把预习当成学习,把学习当成复习。

  当然,中小学生假期不能过于贪玩,不能远离知识和功课。怎么处理呢?老师要为学生布置适量适度的假期作业,让学生能轻松完成。学生应自主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读一些个人喜欢的有意义的书籍。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家庭承受能力,参加一些音乐、体育、美术、手工、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兴趣班、夏令营,充实假期生活,确保假期安全,为家长减少后顾之忧。

  作者:薄文军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