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媒体对“学霸”的撕扯

2014-11-07 04:58:52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15门满分100分,4门99分,1门98分。”一张列在幻灯片上的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成绩单,近日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和膜拜。据了解,该幻灯片出自2014年11月2日下午举行的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答辩人之一便是这份成绩单创造者—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11级学生韩衍隽。

  清华学神爆红网络,众多媒体和网民看过来。从新闻传播角度,这个新闻的槽点稍显不足,因为引爆新闻的话题——“学神”,早已不是公众预设的“学霸”——高分低能,情商低下——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根据记者的后续报道,韩衍隽与人们对“学霸“的预想相去甚远:与同龄人一样,他也打游戏;也“心有旁骛”,是学校腰鼓队队长。如果说与同学们相比有什么不同,用高中班主任老师的说法则是“做事情非常有规划性,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强”。虽然成绩优秀,小韩却没有少年得志的狷狂,接待记者采访时,他的待人接物都很得体,没有丝毫书呆子的痕迹、

  学霸成了优质青年,少了炒作发酵的空间,媒体或许失望。同时也要感谢媒体,让社会清楚高分学生并非都是应试机器,分数高也能能力强,国家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正在结出硕果。

  这些年来,媒体越来越关注学校,一个又一个学霸新闻进入公众视野。基础教育的学霸新闻以热炒高考状元为代表,高等教育则以名校尖子生为主角,只要和学霸沾上边的保准爆红,“学霸”一词一次次被打上应试教育的烙印。教育界人士清楚,随着我国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行,“学霸”一词已经不足以指称优秀学生,言优秀学生必学霸的时代已经过去。

  那么为何媒体还频频“言学校必学霸”?其中关涉学校和媒体的沟通机制。对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先进做法,教育系统应及时与媒体沟通,通过媒体报道关注,回应社会关切,检验改革发展成果。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及时通报、宣传教育改革发展进展。正面积极信息多了,媒体和网民自会淡化对应试教育的固有看法,学霸怎会动辄攀上教育新闻的头条?

  学霸新闻越多,学校越难摘下媒体强加的应试教育的帽子,公众对教育的误解也会越深,一些家长主动把孩子送往国外学习,恐怕也是受到这类新闻的影响。教育系统有效建立和媒体的沟通机制,就会抓住优秀学生形象建构的主导权,不再因信息不对称置身媒体营构的学霸深渊越陷越深。近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高校要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用足用好新媒体,掌握话语权,这样的做法理应点赞。

  清华学神爆红,媒体言学校必学霸,背后是学校和媒体对“学霸”的撕扯。教育系统应该反思学校与媒体的沟通机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育系统掌握话语权,已经尤其迫切重要。

  作者:程振伟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