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洪泉 稿源:齐网 编辑:王刚
谈起过年,其实就是一个民俗,是多年形成的过年老规矩,是一种代代传承是文化。很多人认为,这些年来,过年的味道,城里越来越淡了,而农村也不是像以前那么浓了,一句话就是说“年味淡了”。
当前的年味真的淡了吗?在过去经济发展不甚发达的时候,过年是一个集中消费的时刻,很多美好都会集中出现在过年,炸鸡、炸鱼、炸肉丸子、炸藕合,包包子、包饺子,放鞭炮,一家人回家大聚,喝个小酒,吹个小牛,回忆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展望未来一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天都是大鱼大肉的,交通也方便了,就像聊城高铁建成后,一个小时就可以到北京,完全实现了北京上班、聊城住宿,由此过年确实失去了吃喝聚会的期待。
应该说,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不是年味淡了的一个原因,相反,钱多了,年味过的更浓才对。比如说在古时帝王、富豪之家,包括现在很多有钱的家庭,钱多但过年往往很隆重,而且仪式感相当强。在像《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红楼梦》中的过年,都是如此。过年作为一个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也会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融入了很多新的元素、时代气息。像古代的吃喝聚会得到传承的同时,现在很多地方很多人把看春晚当成年夜饭,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智能手机发微信拜年、发红包都成了一个过年的元素。
年味淡了的一个原因,是现代工业和很多职业二十小时轮班制度,像工厂、医院、公安局等。轮班制下,就有一些人势必要坚持工作在一线,无法回家过年,自然也没什么年味了。不过,坚持值班的不是不想回家过年,很多人在大年夜下班后,仍然会风风火火的赶回老家,争取和家人围着桌子端起酒杯。
乡情、乡愁、乡味是回老家过年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个试验说一个人很难在一口气中说出200个认识的人,而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家乡人、儿时的伙伴,这里面有很多乡情因素。从小到现在,我每年都在茌平县菜屯镇任庄村过年,因为那是我老家,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有我童年的印记。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