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深圳工作的武汉姑娘小陈开始了年假。她放弃旅行计划,回到武汉家中。原来,父母一句话打动了她:“你如果回家,我们双倍补贴来回路费。”(11月3日 楚天都市报)
西晋朝臣李密在《陈情表》中流露报养祖母大义的真情;元代南戏《琵琶记》中书生蔡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辞试、辞官、辞婚。在古人的观念中,侍亲奉孝重于个人的前途,重于君臣之义。而现今,孝道人伦观念似乎正随着时间的远走而变得淡漠、模糊。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各种老龄化问题也随之而生,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成了困扰老年人生活中的重大难题。八旬父母因为生活费无着落而将七个子女告上公堂折射的是老年人物质生活的贫瘠,父母想要通过补贴路费呼唤女儿回家则隐喻的是老年人精神上的空虚。然而,不管是哪一种缺失,都羞煞了了儿女的脸,都拷问着为人子女的良知。
在中国人的观念和习俗中,儿女寄托着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终的盼望。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常常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推脱这个责任。新闻中武汉的小陈认识到:回家陪爸妈,比出去旅行更有意义。而我们也是否认识到,生命中的很多事情,都没有陪伴在父母身边更有意义。电视广告中父母因接到孩子忙而无法回家吃饭的电话时落寞的深情发人深省:父母的孤独终归是源于儿女的太过自我。
前几日“埋儿奉母”的公益广告曾引来吐槽和口语无数,故事中奉行孝道的观念虽过为极端,可它彰显的在孝道面前让自我稍微“隐身”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借鉴。网上有个段子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在我们仅有的一段交集中,我们为什么还不好好珍惜?我们为什么还不肯有所选择的放弃自我的生活而去成全父母的愿望?
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除了国家在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健全制度,建立全方位的制度网给予全面的呵护外,更需要的是家庭自助式解决,子女应该在侍养老人这台戏中唱主角。“常回家看看”的歌唱了十几年,更应该唱进我们的心里;“父母在,不远游”的训诫传承了几千年,更应该烙进我们的骨髓。请让子女用孝道灿烂父母的“夕阳红”
作者:刘君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