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破窗效应”在作怪

2017-05-26 10:06:41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作者:曾德凤 稿源:齐网 编辑:王刚

  我们的许多都市,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闯红灯、践踏公共绿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现象,治理过无数次,但就是没有治理好。不但没有治理好,而且愈演愈烈,不知何故?

  本老汉本事没有多少,但猎奇还算个老把式,时不时喜欢瞧瞧洋人的奇谈怪论,以做高谈阔论的资本。

  针对以上问题,我接触到了洋人的一个叫“破窗效应”的东东,很是对口。“破窗效应”由美国政治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及犯罪学家乔治·凯林提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破窗不被及时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

  我们的许多都市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为何愈演愈烈?这个理论能很好地解释,那就是我们在这些现象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没有坚决地制止,也即没有及时地把不多的“破窗”好好地补上;有时兴致来了,也“运动”一下补几个“破窗”,但“运动”一下便完了,跟没有“运动”没有多大的区别,以致客观上纵容了人们的不良行为动机,“破窗”越来越多。原来是“破窗效应”在作怪!如果我们在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便加紧治理,且一抓到底,尽量把所有的“破窗”都及时补上,那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便会少得可怜。

  “破窗效应”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一些负面行为的治理,扼杀在摇篮里是最佳方法,事倍功半。否则,等它愈演愈烈了,治理起来,便会事倍功半,甚至功半都没有。面对愈演愈烈的负面行为,使用“破窗效应”与不使用“破窗效应”,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的。不折不扣地使用,尽量把所有的“破窗”都及时补上,则不但能止住负面行为愈演愈烈的势头,还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清除负面行为;不作为,即“运动”式地偶尔补补“破窗”,或者连“运动”式的补补“破窗”的活儿都懒得做,那不坏事才怪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正面的洋例子:

  上世纪70、80年代的纽约,以脏乱差闻名,同时犯罪猖獗,地铁的情况尤为严重,治安状况百出,逃票之事司空见惯。1994年,纽约市有关官员受“破窗效应”的启发,牵住牛鼻子,从最糟糕的地铁开始治理纽约。他们先从抓最令人头痛的治安开始,采取了铁腕行动,地铁内行凶与逃票等现象立马大大减少。而后,治理地铁的车厢。车厢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他们持之以恒地穷追猛打。之后附近的街道也干净了,治安状况等也大大好转。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变样了,后来整个社区变样了,最后整个纽约都变干净了,治安状况等也令人耳目一新。

  这个洋例子,对我们诸多不文明现象突出的都市,应该是有借鉴作用的,可以如鲁迅所说的“拿来”。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