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义工等退休:清华女教授让人对智囊团队绝望

2013-09-12 20:11:03  来源: 时评界

小字体大字体

当义工等退休:清华女教授让人对智囊团队绝望
□     薄文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教授在七分之一节目里说:“不是延迟退休年龄,是延迟领取退休金。”她建议65岁领取,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记者问:50岁退休65岁领取养老金,中间15年怎么办?教授说:“男的去养老院做园丁、当义工,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啊。”(2013年9月12日南都网)

  教师节的余温尚在,真的不忍心对一位大学女教师的言论说三道四,真的希望是有人断章取义错接了话语环境。但是,“有图有声有真相”,教授就是这么说的,而且是作为一种很有创意的思索提出来的,任凭你如何怀着与人为善的心态去理解,都无法解释这“大白马是怎么掉茶碗里淹死的”。
  面对一个公认的社会难题,面对争吵不休的甲乙双方,大学教授能有此建议和思索,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凄凉加凄凉,担忧加担忧,无语加无语。知识分子应该成为社会的良知、知识分子的观点应该成为社会的公平秤,知识分子对经济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应该比一些官员更加深刻而到位。然而,最近几年的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主张,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们失望乃至绝望。
  我向来以为,专家学者的观点可以保守也可以激进,可以主张食疗,也可以主张用猛药。因为专家学者只是一个个智囊,不是具体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他们的观点应该全部汇聚到睿智的决策者那里,最终实现一种“房谋杜断”的合理筛选与确定。但这有一个前提,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建议都是靠谱的,都是接近基层、接近社会、接近问题本身的。如果连问题的症结是什么都不知道就都出来乱表态,乱出主意,必然会把社会问题搞糟。在星汉灿烂的智囊团队里,偶尔有一两个人说胡话,决策者和旁观者也还容易辨析,而如果更多的专家教授都出来说胡话,那就成了“三人说虎”、“曾参杀人”。
  《晋书》说,晋惠帝司马衷生性呆傻,养尊处优,体会不到民间疾苦。有人向他报告已经饿死了很多人时,他非常惊异地说:“老百姓没有粮吃,为何不去吃肉粥呢?”从杨教授的大胆主张,我们可以清醒地意识到,许多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当然还包括许多的官员,对基层社会、对民生百态是真的不了解。他们可能知道大学教授能拿着工资四处讲学赚外快,知道机关干部到了50多岁可以提前内退,让出岗位、领着工资、离开单位,想干啥干啥。但他们不知道那些企业员工、蓝领工人、灵活就业者,如何苦苦期盼到了法定年龄正常退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他们思考的是旱涝保收的人们如何去消磨时光,而不是衣食无济的人们如何去赚钱糊口。
  他们不知道,在民营企业家的工厂里,员工不去上班是连工资都领不到的,更别指望人家会慷慨地继续给你缴纳“五险一金”、继续发福利。再厚道的企业家,可以向社会捐款捐物,可以做慈善、修学校、建庙宇,但绝对不会给不上班的企业内部职工发薪金。15年的时间,像下岗失业工人一样工资停发,自费缴纳全部的“五险一金”,然后去学雷锋、当义工,做园丁、洗衣服,估计我们在《乌托邦》《太阳城》里也找不到这样的和谐团队。
  不了解底层社会,就无法进行顶层设计。笔者一直反对专家学者给国家乱出主意,担心他们用偏颇的见闻、错误的观念影响决策者的决断。最近我又提出,不能让专家、学者乃至部门官员依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切身感受”,提出以偏概全的意见建议、制定覆盖全国的普适性政策。希望他们到更多的中小城市和更广阔的农村看一看。看看数以亿计的底层群众到底呼唤什么,需要什么,担心什么,期待什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我们的国民需要有体面地劳动,需要幸福而有尊严地活着,需要享受衣帛食肉、衔饴弄孙的温馨快乐。我们的中等收入阶层需要进一步膨胀壮大,最终成为社会和谐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的中流砥柱。我们的许多建议方案、政策措施都要再三权衡、统筹考虑,都不能建立在让老年人付出更多劳动,让城乡居民缴纳更多税费的基础之上。社会的分配不公,归根结底是政府、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博弈,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的决策层已经在认真考虑,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不要怀着置身事外的心态,老出一些“损不足奉有余”的馊主意影响国家政策的走势。
 

  作者:薄文军
  稿源:时评界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