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到周五,在广州白云区同德公园里,一对母女坐在公园一角,小声地朗读,从9点到11点半,每天两个半小时,内容以语文、数学和英语为主,大自然就是她们的天然课堂———这是广州“在家上学”中的一员。为逃避体制内学校的重复枯燥及激烈的升学压力,广州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自己教孩子。目前,广州“在家上学联盟”Q Q群已有成员400多名。(10月7日南方都市报)
广州部分家长建起了“在家上学联盟”,家长自己当起了孩子的老师。其实,这一“现代私塾”并非广州独有,在我国不少地方已经出现。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引发社会关注,国内约有1.8万学生没有在校接受教育而选择了“在家上学”!调查显示,这批“在家上学”的学生中超过六成为4-10岁的低龄儿童。
“在家上学”效果到底咋样?现在还很难说,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例子。比如童话作家郑渊洁,自编童话教材,教出了一个成功的儿子郑亚旗。
家长为何会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究。一者源于家长对孩子热切的期望。他们期望孩子有优良的学习成绩,尤其是有自由发展的天性。应该说,这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事实上,不少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希望孩子考上重点,于是便配合学校对孩子大搞应试教育,孩子平时难得轻松一下,即便是节假日,也会为了这个培训班那个辅导班而疲于奔命。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其难能可贵之处是注重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天性,这成了选择“现代私塾”之首位理由。二者源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失望。调查显示,家长让孩子“逃离”学校的原因多为“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学校磨掉了孩子个性的棱角,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所培养的只是考试的机器,致使孩子暮气沉沉,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分家长不相信学校教育,这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的中国,取得许多骄人的成果,就拿经济体制改革来讲,让我国这么多年持续高位走强,引起世界侧目。为何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还是雾霭重重难见光明?不少学校挂着素质教育的“羊头”,卖着应试教育的“狗肉”,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更苦,可以讲,学校成了生长黄连的农场。如此教育现状,难怪会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
家长不得不专职当“私塾先生”,这是对基础教育的讽刺与愤懑。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没有让人放心的基础教育,民众何来幸福感?华夏何来中国梦?我国的基础教育越发让人不放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应从中反思——不摆脱“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不突破应试教育的围城,教育将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
作者:钱桂林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