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叟无欺”今天为何常常无解?

2013-11-27 08:55:49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6月15日,据达州9岁男孩小华(化名)讲述,他和另外两个小朋友在楼下玩耍,看见一太婆摔倒便上前去扶,不料太婆起身后却说是三个小朋友打闹将她撞到。(2013年11月27日华西都市报)

  这出老人与孩子之间的纠纷,让国人汗颜,因为之前南京等地也出现过类似的几起问题,导致现在老人跌倒无人出手相助。据《钱江晚报》报道 25日早上7时许,浙江金华市区后城里街和迪耳路交叉口的非机动车道上,一位大概有80岁的老人突然一个踉跄,脸朝下摔倒在地,看见老人摔倒,有些人径直走开,也有不少人停了下来,可是谁也不敢上前扶起老人。

  中华民族向来有尊老爱幼的美德,就是说年老的和年幼的因为自身的原因,需要更多地关怀,每个人都有老和幼的过程,如果在最需要人帮忙的时候,无人敢出手,那么自古以来那种风风火火闯九州,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爽与侠义就走向了穷途末路。四川达州这起老幼之间的纷争,虽然老者被警方定性为“讹诈”,但仍然不服,矛盾人在发酵。

  是耶非耶,在一定环境中不会无是非的,都想弄清真相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这个社会虽然以往有重农轻商的社会情结,即使如此,也有和孔圣人有关一个成语“童叟无欺”,虽然说得是做生意要公平,对弱势群体也不能有欺骗,其实这个道理也有社会意义,做人任何时候都要公平,不能有欺诈之心,今天这个社会商业高度发达,遗憾的是“童叟无欺”倒成了一个遥远的梦。

  就四川达州案件来看,如果在诞生“童叟无欺”的那个年代,判断谁是谁非,只能靠当事人表述,如果一方存在“欺”之心,事情的真相可能就陷入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混乱之中,社会在进步,有了大多数人公共的准则­——法度,法度依靠其程序和规定来断定大多数事情的是与非,这个时侯当事人的陈述就不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能作为参考,必须有第三方的证据才可以确凿的判断是与非。

  目前来看老人一方显然是处于自证状态,如果没有有力证据支持,那么最终社会认可的就是“老欺”的局面,当然这不是老者一人的过错,和其背后的亲人,以及社会环境中那种拜金主义的思想盛行都有关系,伤害的不仅是需要有人帮助老者,也伤害了孩子的心灵,甚至直接导致他们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在“童无欺”了,这是一个可怕的结局,遗憾的是现实正在往这方面发展,因为大多数人见老有难不救,更多的是不敢救,就是这种影响的直接后果。

  因此,无论在什么社会,童叟无欺是道德的要求,但在金钱至上的拜金社会里,显得无力,那么法度的力量就显得格外重要,情感和理性都要在法度面前面壁思考,这个理念不树立,将来我们老了的时候一定会有今天浙江那位老人一样的尴尬局面。

 

  作者:肖勇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