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5日,全国有172万名考生走进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考场。开考一个多小时后,从一个可疑频率中捕获了一段神秘的声音,证实了此前记者长达几个月对MBA考试“包过”疑云的追踪调查。据记者的暗访调查,学员只要交上4万8千元的培训费便可“包过”,其实就是利用无线电设备作弊。(据《央视网》)
考试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不陌生,考试伴随着中国人走到了成年。考试就是凭本事说话,这里说的本事指的是真才实学,但是在这个新闻里面,本事却指的是“作弊的本事”。笔者认为MBA考试作弊有考生的自欺欺人之痛;培训机构的名不副实之痛;考试体制的上层建筑之痛。
首先是考生自欺欺人之痛。交了钱,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文凭,但是并没有与之匹配的知识,笔者认为这是考生的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之痛。考生出于各种原因报了培训班,最终拿到了文凭,但是对于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讲,有失公平。考试本来就是通过一种方式区别出考生之间的优、劣,但是“保过班”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原本成绩不好的考生因为参加了“培训”,顺利通过了考试。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有的也考上了,有的也许临场发挥失利,没能通过。“保过班”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平衡,也给有的考生造成了踏实学习不如报个培训班的务虚作风,对整个考试风气造成了恶劣影响。
其次是培训机构的名不副实。与其说是名不副实,还不如说是“挂着羊头卖狗肉”。老师本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今变成了传的是歪门左道,解的是作弊之惑。不得不说是对老师这一圣神职业的亵渎,也是对教育的一种侮辱。新闻上的老师说道:你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奖金、福利就全靠各位学员了。老师授业的目的变得不再单纯,思想发生了质变,一切向钱看。师道何在?道德何在?
最后是考试体制的上层建筑之痛。科举制度始于隋,兴于唐,灭于清。对中国、中国人的影响深远。“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俗语,虽然现在并不提倡这样讲,但是可见人们尝到了科举考试的甜头。如今的考试有了无线电设备的“帮助”,如虎添翼,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考试体制本身的问题:是否就能一考定终生?除了考试还能否存在别的评价体制吗?不然如果不加思索,原本可以通过考试胜过“富二代”的学生,是否就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这一问题是广大教育官员们应该扪心自问的。
“痛”本身只能是痛,但是如果能痛定思痛,“痛”就变成了财富,变成了社会进步的润滑剂。
作者:依云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