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应成为社会道德的中流砥柱

2014-09-09 09:36:16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社会职能的基本界定。其中,“传道”一项可以理解为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传递,而这份传递里边,自然而然地包含着其自身对社会道德的坚守。欲传道者必先有道,必先有师德,这不言而喻,所以古人并没有就此纠缠和绕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往往被置于各类师范学校的最显眼处,是每一名教师在培育成长期遇到的第一个警示,也是学校和整个社会锻造合格教师的第一课。这句话里,起码包含了两个突出意项:“学”与“德”。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习”,光有学问、技术还不行,还必须有“德”,需要在许多方面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需要给学生作出表率。

  古往今来,对师德描述的林林总总,最终揭示出一个朴素的道理,整个社会对教师的人格、人品与行为要求比较高,超乎常人,超乎其他许许多多的行业。这份非比寻常的“苛求”到底有没有道理?应该有,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就是这么要求的,一代代的优秀教师也是这么遵守和践行的。这份高标准、严要求,已经内化于整个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公序良俗,内化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以至于许多人、许多群体的人,已经习惯性地认为,教师的道德素养应该比自己高。当然,教师群体也不必为此感到委屈,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种歧视性的要求,而是教师群体自身通过世世代代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共同努力,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的道德高标。

  师德,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因为职业道德一般仅限于执业过程中,仅限于跟业务有关的范围。而师德除了职业道德之外,还包含了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属于社会规范与个人自律的范畴,是对从业者本人的一种要求。师德所包含的个人修养,则是需要用来影响和传递给学生的,是不分八小时内外的,是贯彻始终的,甚至是终身性的。从这层意义上讲,我们主张将来能对教师职业形成一种道德范畴的高门槛的准入制度和相应退出机制。有相关不良记录、不良行为的人员,不能进入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中,执业期间出现相关不良记录、不良行为的,应予以清退,并终身禁教。

  同样,也是因为师德中包含了超越职业道德的个人道德因素,整个社会对教师群体的期望值也就很高。在当前许许多多行业存在职业道德滑坡的背景下,教师群体有义务成为捍卫社会公德、维系公序良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对师德的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绝不能是孤立的、偏颇的、不对称的。除了广大学生必须以师为师、强化个人道德修养之外,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该见贤思齐,都应该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和楷模。

  又是一年教师节,诚恳地向德业双馨的广大人民教师致敬!

  作者:张卫斌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