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洪泉
昨天下午开始,朋友圈被一条鲫鱼刷屏。原因是,全国有50名高中生因为成功解剖鲫鱼,拿到保送资格,提前敲开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大门。(环球网8月21日)
解剖个鱼,结果就上了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让很多家长和学生看后羡慕嫉妒恨,感叹这么好的事儿咱咋就没遇到。其实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这些孩子在解剖上也下了很多功夫,我们看到的只是个结果。从中国上千年的选才模式来看,考试还是相对靠谱的。
我国的高中生竞赛一共分为五类,分别是数学,物理,信息学(计算机),化学,生物五门学科。其难度远大于高考,一般涉及大学内容,需要补充大量知识,要求思维量很大,且思维要求快速判断,灵活性很强,熟练度很高。不过既然不是参加统一的高考,很多时候就有漏洞可钻,有关系可找,有不公平在。此前就有母女合作写论文高考加分的,引发了社会热议。再有经查,2006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由此进入人大的特殊人才,其水平就不好说了。
关于科考之初可查到唐朝,经过多年的沉淀,高考也不是一潭清水,也不是白璧无瑕。在很多的考试中,掌握试卷的主考官或吸金,或照顾亲友,或结党营私,原因不一而足。在涉及考试的古代电影中,经常会看到考生们在藏小抄、在身体上衣服里写答案之类的镜头。而在电视剧《于成龙》中,酒店老板出售试题,于成龙不顾各种关系,及时举报,致使自己的老师被免。
尽管高考经常会出现一些瑕疵,但是对国家来说,是一个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对寒门学子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出贵人的渠道。试想,在没有科考的年代,一个农村的孩子,除了在家务农种地、头顶太阳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还能做什么?尽管当今可以或许可以外出打工,但没有参加考试取得高档次文凭的,还是很难出人头地。回过头来再想一下考试求学,还是相当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