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招生“古诗入题”遇抗议背后的真问题

2017-03-01 07:13:50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作者:关育兵 稿源:齐网 编辑:王刚

  随着艺考的拉开,各个美术学院也开始了招生。不过今年在网上最受考生“诟病”的还是中国美院国画系的考题——要求考生根据一首古诗来画一幅画。面对突如其来的“古风”,很多考生不知所措,没有发挥好。不过也有人反问,画中国画的人,不读古诗,还能怎么办?(2月24日西安晚报)

  入题的古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名作《寻南溪常道士》,“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这首诗的一个个意向是非常明显的,以景寄情,来展现隐士的超尘雅洁,这种手法在很多古诗中都可以见到,对于懂点古诗词的国画家来说,这并不能说难。然而,就是这样一首诗,“很多考生立刻傻眼了”“有的考生说连诗都没有读懂”,

  报考国画专业的考生,却没有一点传统文化的底子,这确实说不过去。有人说,国画的的传统来自于古画,中国自古就是诗、书、画不分家,一个画国画的人,不懂得一些诗词,想谈诗书画合一,是难以想象的。

  有人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院招收国画专业的学生,考的还是西洋绘画那一套。先是考画静物或石膏模型,再后来有了真人模特,就画真人模特。很多考生就是按这个思路备考,结果此次只能惊慌失措了。这显然看到的只是问题的表象,真正的问题并不在此。

  问题的根源,在于国画专业,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只是一个“备胎”:因为美院招生,国画系的分数总是相对低,一些考生于是退而求其次,这才报考了国画系。并不属意于国画系,只是最差选项,又怎能为她精心准备呢?

  国画系为何如此受此冷落?自然,与其就业前景不佳有关。虽然报考的是美院,但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要想真正成为值钱的艺术家,成为大师级人物,其间的距离,他们是清楚的。面对就业的压力,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他们必须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显然的是,相对来说,油画等专业的前景更佳,可选择的就业范围更广。在这样的“长远规划”下,自然就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国画专业就难免遇冷。

  当然,另一个原因就是,不同于静物、素描等可以速成,国画专业的底子,无论是画功,还是书法、古诗功底,都是需要坐得冷板凳,才能取得成效的,甚至需要的是“童子功”。这对于许多考生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故而,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一者需要拓宽国画专业的就业门路,增加其吸引力。二者需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传统文化,至少是满足一部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需要,给予他们滋润。不如此,国画专业招生“古诗入题”遇抗议的尴尬,就很难解决,也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国画大师。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