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辰 稿源:齐网 编辑:王刚
中考体育测试本是为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为拿高分,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这不仅背离考试初衷,更会危害学生健康。 (7月12日 半月谈)
“是药三分毒”,明知兴奋剂类药物存在很多副作用,很多学生和家长却依然“铤而走险”。为了最终能有一个满意的中考成绩,家长和学生都愿意拿生命健康做赌注去赢一块能进重点高中的“敲门砖”。在他们看来,总成绩越高,考入重点高中的胜算越大。文化课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提高,但是通过走“捷径”却可以使体育成绩“瞬息万变”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
北方某省中考招生考试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中考体育经历了曲折的改革道路,但初衷从来没变,目的就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测试的初衷在于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完全背离了初衷,变了味。体育测试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扭转乾坤”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而只要敢于用兴奋剂类药物,这棵“稻草”就真的可以“救命”。体育测试变成了应付考试的“神来之笔”,甚至是“命运攸关”的浓墨重彩。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使得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自2007年开始,国家决定将体育考试纳入中考。然而很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是为了“有个好成绩”。好好的素质教育还是被“加工”成了应试教育。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更加顽固的存在着,到底是谁让体育测试变了味?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改革没有真正的进行好,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依然在影响着当下的教育。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从观念层面,“应试教育”的阴霾仍未驱散远去,“素质教育”的阳光尚未普照开来。只要“应试教育”的观念有一天存在,我们的体育测试就会依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想要不变味很难。“拿生命赌考试”的家长和学生,确实应该被谴责被追究。但是我们更应该去反思:为什么这样的现象会层出不穷。体育改革的出路又在哪里?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