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学霸爷爷考研,没那么多微言大义

2014-12-16 08:47:21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邹伟敏,1941年11月24日出生,海宁硖石人,家中兄妹7人,他排行老大。父亲曾在硖石百货商店工作,妈妈是家庭妇女。邹曾于1960年考入杭州师院,但读了一年多辍学。2003年他开始参加高考,几番努力他终于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而今年他将备战考研。现在每天学习8小时全力冲刺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老爷爷学霸的事情,想写一写,因为作为一名记者,笔者曾经采访过邹伟敏。采访后发现,邹伟敏的情况和外界对他的认知,其实有些偏差。现在写一写,对邹伟敏同学(不知能否这么称呼他),并无任何恶意,还有一个想法,希望媒体和网民不要把太多主观的东西投射到一个简单的事情上去。

  邹伟敏的学习,在笔者看来,倒像是一种本能。1960年考入杭师院,他当时的知识结构,完全符合一名大学生的要求。因为种种原因辍学。恢复高考后因为年龄限制,一时无法再参加高考。高考年龄放宽后,从2003年开始,通过迂回曲折的方式,邹伟敏通过高考,读专科学校,专升本,终于在2014年7月以专升本学生的身份从嘉兴学院毕业。为什么说他的学习是一种本能?一句话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不在学校学习,这位孤独的老人还能干什么?还能靠什么生存?

  很多记者在报道邹伟敏的事迹时,刻意塑造一位刻苦学习、百折不挠的学霸老爷爷形象。笔者不想否认这一点,我在采访他时的确看到了这一点。但大多记者刻意回避了一点,就是老爷爷终身未婚,从60年代大学辍学开始,老爷爷其实没有什么足以谋生的职业,可能他一直活在过去,活在幻想之中,此时的他与社会其实很隔阂,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某种程度上活在社会的边缘。

  到了2003年,邹伟敏已经62岁,没有人照顾,没有社保,一个老无所依的老人还有什么别的出路?这时候他重新参加高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把他塑造为一位被时代拖累的牺牲品,抓紧时间补回失去的学习时光,成为一位现象级人物,甚至成了正能量的化身。邹伟敏的身上有这些元素,但更应看到他的事迹的另一面,其实是孤独老年人的照顾问题,如果老年人没有老伴,无儿无女,又没有社保,社会该怎么对待他们?当然,邹伟敏被赋予学霸形象,满满的正能量,学校给他提供低保,还有照顾性的奖学金,一位孤独老年人的出路问题得以解决。专升本毕业了,嘉兴学院不能继续照顾他,古稀之年孤苦伶仃的老年人被重新送回社会,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只能选择考研,重新回到学校的怀抱。也许邹伟敏没想这么多,可考研得到社会关注,不啻为为自己寻求依靠的一个办法,当然考上了会更好。

  邹伟敏很好学,前几十年因为历史原因,加上个人的性格等因素,只能偏居社会之一隅。到了晚年,因为好学,重新进入大学,不经意间解决了孤独老人的赡养问题。媒体社会关注他,赋予他学霸老爷爷的形象,让他回到社会的中心,这些有媒体和社会的自我诉求,可对可能的事实或是一厢情愿的矫情。邹伟敏是幸运的,老无所依时通过媒体和社会的关注,通过大学体制的庇护,得到一定的照顾,只是那些像邹伟敏一样老无所依,又不是学霸得不到媒体关注,得不到学校照顾的老年人怎么办?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73岁学霸爷爷考研,没那么多微言大义。老无所依的老年人赡养问题才是关键。

  作者:程振伟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