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众开放日”更应常态化

2014-01-03 08:37:17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昨日,位于南京市北京东路的市级机关大院举行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经报名预约的市民、外地旅游者以及部分在南京工作的外国籍人士约400人,分8个批次来到这里参观。据介绍,市级机关大院今后每年的1月1日、5月1日、10月1日为“公众开放日”,供市民参观。(新华网 1月2日)

  市委书记门口迎客,宣传部长当导游,政府腰身变“景点”……南京党政机关向普通公众开放,变“走出去”为“请进来”,可谓增加公众与政府沟通交流渠道、加强双方互信互动的善意举动,体现了当地政府亲民务实的为政风格。作为普通公众,笔者不禁为这一务实执政思维的转变拍手叫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在一个越来越强调服务性政府的社会环境下,怎么主动放下板着的面孔和端着的身架,去亲近群众,也让群众去了解和监督政府,是一种新的要求和形式。南京方面的做法,无疑是一种有益尝试。

  事实上,近年来在党政机关及司法机构向公众开放方面国内已进行多次探索:2008年7月,广州首次举行政府“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参观市长办公室;2010年4月,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法院出台《“法院公众开放日”制度实施方案》,每年有4天固定开放日和一些临时开放日;2012年,北京市部分机关单位开始有条件地向公众开放……许多地方设立“开放日”,开门纳客“接地气”,在开放中减少社会公众对政府机关的疏离感,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亲民务实的政府形象。

  但是,通过媒体报道我们也看到,南京市政府开放的力度稍显不足:市民想参观政府大院,得分批次进入,需要提前预约,没有做到“不设栏”的开放;而且市民只能在元旦、五一、国庆三个节假日时段参观,看不到政府平时办公的常态场景。诚然,设立“政府开放日”是群众的期望,但笔者觉得,公众更期望的是“政府开放日”能日常化,让老百姓可以随时自由进出政府机关,无阻碍地共享机关服务设施。再往深层意义上说,除了开门迎客,更期待政府开门纳谏,希望政府能把这种“开放”的做法常态化,使其成为一种工作作风,这样政府机关和公众才算真正实现了“零距离”。

  政府向公众开放了,开诚布公,不再拒人民于门外,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执政思维的转变。南京不会是个例,也许,会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去效仿这一做法,但社会公众更期待它成为一种常态机制。

 

  作者:全小松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