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80后北漂总结挤公交经验。河北燕郊,距天安门约30公里。很多北漂在这里安家,每天挤公交车进京,下班后花费数小时返回,日复一日重复着“双城生活”。80后北漂小伙梁爽总结说,早上要想挤上公交,第一要准:准确判断车停住时车门位置,第二要快:抢先一步占据有力位置。(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挤车的时候,一要准、二要快。这两大要素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非经过长期摸爬滚打挤车的实践和磨练难以得其精髓。惜乎世界上尚无老年奥运会,否则的话,经过几十年挤车锻炼的某些中国老人,必能在篮球、橄榄球等对抗性领域大放异彩,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大妈大爷们不仅擅长抢金子、跳广场舞,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和运动潜力也非常人可比。试想一下,媒体报道的“80后北漂小伙”现在就有如此悟性,再过20年那还了得!而他,只是千千万万城市挤车人中很普通的一员。
挤车,已经成为很多普通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屌丝的竞争,每天始于挤车,也终于挤车。早上睁开眼,就要投入挤车战斗;晚上下班,也得拖着疲惫的身躯将挤车进行到底。挤车,也早已成为不少国人须臾不可少的“生存技能”。挤车不相信眼泪,你彬彬有礼玩绅士风度,或许就上不了车,就要迟到,就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可以说,不会挤车的屌丝不是合格的屌丝,挤不上车的人不仅会被公交车抛弃,长此以往也会被工作甚至生活抛弃。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需要修炼“挤车神功”的,并非只有中国人,网络上流传的一些图片也显示,其他一些国家也不乏意气风发的挤车人。但毋庸讳言,中国的挤车现象却还是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人数众多,二是时间跨度长,三是解决希望渺茫。当然,最重要的一条还是挤车背后折射出了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户籍制度的问题、城市化的问题、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等等。挤车难,只是众多社会问题很小很小的一个表现而已。有些问题属于体制性的痼疾,非动大手术难以解决。
虽然挤车能极大地提高中国人的身体素质,但天天挤、月月挤、年年挤,也不是个办法。“挤车”这种有中国特色的“生存技能”,折射出民生维艰的同时,更值得我们思考:假如大家都要把惨烈的竞争引入诸如挤车这样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将处在怎样的生活状态?弱者还到哪里去寻找生存的空间?我并没有责怪总结挤车经验的小伙儿的意思,他毕竟也是迫不得已。我只是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人为挤车这这类事情身心交瘁?当老百姓连挤个车都需要拼力搏杀的时候,我们知道,需要改革的、改变的有很多很多。
作者:乔志峰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