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灰色收入”。而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多项禁令的颁布,他们的“灰色收入”已不复存在。有知情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去年年底,在长沙韶山路某机关大院内,机关车队已有5名司机提交了辞职报告。一份曾经让人艳羡的职业,缘何不再具有吸引力?(2月19日 法治周末)
在中央的条条禁令下,有关公务员的辞职声此起彼伏,与之伴随的,有“嗤之以鼻”,有“坐等观望”,还有公车司机的辞职。而与公务员辞职“吵吵嚷嚷”不同的是,公车司机辞职已然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公车司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按理说,开公车不需要多高技术含量,可是真正留下来的都要经过领导多年筛选;公车司机也不属于精英分子行列,可是“狐假虎威”背后却没人敢小觑;基本工资比最低工资标准高不了多少,可是工作几年买车买房也不是难事。
不过,笔者以为,不管是以前的负面缠身,还是如今的辞职潮,其实都是制度下的产物。
以前,对于机关公车司机这一职业,许多青年趋之若鹜,为了谋得这份差事,甚至不惜四处托关系、走后门。因为给公家开车,等于端上铁饭碗,公车私用是其一,随领导出行收受“车马费”是其二,从车辆维护保养中吃回扣是其三。以前虽也有条条款款,可监管的缺失、制度的漏洞终形成了公车司机的“潜规则”,让人诟病。
而今,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多项禁令的颁布,公车司机逐渐走下“神坛”。一则大规模削减公车,势必会让一些公车司机丢掉“饭碗”;二则“灰色收入”已不复存在,光靠单位发给的裸工资,实难养家糊口。于是,开始盘算,纠结。个人的力量终扳不过制度的大腿,再多的花花心思在强硬现实面前也只能“妥协”。
作为社会大众,我们必须对公车司机的不良现象予以批判,对高压政策下的辞职予以拍掌欢庆。但作为公车司机个体,笔者以为,我们不妨对他们多些理解。所有生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制度的“纵容”让公车司机群体尝到了某些甜头,制度的“扎紧”也迫使他们必须因利势导作出选择。个体的形为有太多影响因素,但群体的共趋特性却必然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所以,笔者想对公车司机们真挚地说一句,师傅,一路平安!驾车终归属于高危职业,给机关驾车除了高危还有其他“高危”,不管是已经辞职的,还是留下继续观望的,都愿你们在驾车过程中一路平安,在人生道路上一路平安!
作者:龚书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