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本报报道了河北师大校园中这位“鞋垫奶奶”的故事。“鞋垫奶奶”成了师大的名人,关于她的文章在师大学子们的网络空间内被转发了800多次,许多学生留言称要去照顾奶奶的生意。然而昨天师大学生向本报求助称,“鞋垫奶奶”疑遭学校驱赶。记者再次来到河北师大进行了采访。(燕赵都市报11月14日)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谁都可以拿起道德的大棒对河北师大口诛笔伐,但大家却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大学毕竟是校园之地,不是马路边的自由市场,如果谁都可以到校园摆摊设点,那么,校园优良的学习环境如何维护?我们不能因为同情一个人而坏了整个校园规矩。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罔顾现实就容易陷入理想化的““乌托邦”。不当家就不知柴米油盐贵,几名女大学生想留住“鞋垫奶奶”,只是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这一问题,但如果站在校园管理方考虑,确实很无奈,也无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同情是一回事,规矩又是一码事,学校不是慈善机构,不能因一个“鞋垫奶奶”而乱了校园管理规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终究情不能代替法。在处理“鞋垫奶奶”这件事情上,表面看学校可能对老人做得无情,但对师生却有情。不能因小情失大情。作为校园管理方,维护校园安静的教学环境才是其第一位的工作。
正像中南海不能摆摊设点,学校同样如此,放进一个“鞋垫奶奶”,还会有更多的像“鞋垫奶奶”的弱势群体需要谋生,学校又该如何处理。
“鞋垫奶奶”的遭遇值得同情,但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必须依赖于政府部门,不能把政府的工作让大学承担。从这个角度讲,不是偌大的河北师大容不下一个“鞋垫奶奶”,实属无奈之举,对此,还是希望全社会给予充分宽容。
作者:郭双年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