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谦词敬语,应成文明建设当务之急

2014-07-04 15:51:05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6月29日晚,32岁的董庆全拨打了现代快报热线96060称,当天傍晚6点半左右,一名女孩在南京市燕子矶公园附近江边落水,当时上百名围观者无人敢下水相救,“我冒着生命危险跳江,救起那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可女孩和家长连句‘谢谢’也没说,就离开了。说真的,这让我有些寒心。我想通过报纸,得到一句‘谢谢’。”(7月1日《现代快报》)

  救人者索谢,看似有些小题大做,其实并非如此。想想,救人者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幸好他自己跟被救者都没事儿。被救上来的人,一句最简单的“谢谢”至少能表达对救人者的肯定。然而,这位被救者及其家长竟然一句话没吭声就走了,留下救人者一个人在那边寒心。救人者见义勇为,如果被救者都不愿意说声“谢谢”,那么,下一次,谁还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见义勇为呢,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想想,因为扶老人被讹诈导致部分人不愿意扶老人而引起的老人跌倒无人扶致死的情形,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思考?

  前段日子,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到苏州开会,言苏州志愿者吓了他三跳,“你们是开会的吗”“你叫什么,自己在这儿找”,“在这儿等吧,还有两个呢”。志愿者是城市文明的形象,志愿者说话都如此,难免会让人听着有些不舒服。那么,怎样才能让人听着舒服呢,多用谦词敬语。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有不少的谦词敬语,表示恭敬之心、礼让之意。语言是一个人内心的写照,一个内心粗鄙的人难免会说出粗鄙的话来。或许,有的人会说,说话粗鄙的人他自己可能没有注意到、他人不一定坏,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谦词敬语的重要性。时下,我们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应该做到为人友善,而谦词敬语能够帮助我们说话听着让人舒服。王旭明在分析这种情况的时候说,不乖孩子、怪大人。想想南京的这位被救者家长,孩子没说“谢谢”、他自己也没说“谢谢”,足见礼仪教育缺失之严重。

  多用谦词敬语,应成为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南京的董先生,为了救人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被救者及其家长竟然连句“谢谢”都没有。董先生通过媒体索谢,看似有些斤斤计较,其实是为整个社会礼仪缺失表达的忧虑。常说“请”“谢谢”,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能让闻者舒服,何乐而不为呢?与人相处,我们应该有基本的礼仪,不能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好高骛远,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各个环节,才能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上让人满意。我们都知道,自己说好不叫好,大家说好才是真好,而要达到这一点,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应该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救人者索谢,这并非斤斤计较、小题大做,常用谦词敬语,应成为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作者:李兆清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