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琳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京外的985名校,找工作对这样的“天之骄女”来说似乎轻而易举。然而,一路的摸爬滚打让她逐渐认清现状:找份好工作,不容易;女生想找份好工作,更不容易。(人民日报 12月4日)
最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进入了“严冬期”。虽然各地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大学生走出当前困境,但效果不甚理想。追其原因,用人方在招聘过程中设置有形或无形的条条框框浇灭了无数大学生的希望。尤其是女性在理想与现实面前着实摔出一个清醒:走得远的到底还是男生。性别歧视逐渐成为职场的“潜规则”,如何破除这块坚冰将是整个社会认真思考的问题。
男女平等写进了宪法,却写不进用人方那颗不与时俱进的心。性别歧视是两千多年封建制度遗留下的恶毒,它侵蚀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当前有很多用人单位虽然喊着“男女平等”的口号但仍对女性择业存在偏见。其实,新时期的女性与以往相比,她们的素质与男性相比不错上下,甚至在一些方面要优于男性。除了生理条件的限制,女性创造出来的价值敢与男性试比高。很显然,就业性别歧视是用人单位思想意识落后的表现,亟需更新择人标准,打破“潜规则” 的束缚,主动“开门迎新”,给女性留足展示才能的舞台,从而为单位的文化建设、效益建设等注入持续活力,进而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
对充满焦虑与茫然的女大学生来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这个硬不仅仅指技术能力过硬,更指心智过硬。改变当前就业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女大学生们要及时更新就业观念,要立足于长远发展,不计较眼前的得失,瞅准机会,早作决断。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得一份理想工作固然可喜,但降低一点要求也并非世界末日,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平台,尽情展示个人风采,只要你努力付出,踏实工作,任何一块土地上都会响起为你喝彩的掌声。
当然,国家也要发挥其调控就业的作用。有形的束缚可以通过法律及相关政策予以解决。无形的“潜规则”则需要国家能审时度势地引导就业倾向,强化整个社会的观念更新意识,努力打造一个健康向上且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同时,国家应该根据女性特点,大力发展促进女性就业的相关产业并建立与完善保障女性就业的制度,从政策、资金、技术、心理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主导作用。
性别歧视是社会的丑相之一,就业环境中的性别歧视与文明生态社会建设背道而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消除一切就业歧视,这一提法彰显中央根除这一社会诟病的决心。当然,破冰的过程需要国家、用人方、就业方三者的通力合作,只有铲除滋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土壤,阳光就业才能真正由理想变为现实。
作者:赵耀世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