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即将从国内一所名校毕业的硕士生杨佳参加了高中同学会,让她十分吃惊的是,曾经班上的“差生”部分如今已小有成就,“好几个‘差生’都自己开公司做了老板,而我却还是一个连工作都没着落的实习生。”(新华社)
这篇题为“学霸的迷茫:曾经的优等生为何很多一事无成”的文章吸引了不少读者,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思。这种现象主要是反应了“劳而不获”与“不劳而获”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心理很不平衡。
笔者认为做事或者做人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的,一个是微观的。宏观是指对整体的把握,比如对人生的规划、对体制机制的认识等。而微观是指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处理好每一个细节。
我觉得之所以高材生劳而不获,是因为虽然做好了微观上的学习却没有谋划好人生,没有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人的能力还取决于行业的差异。而“差生”则在宏观上占了便宜,不费吹灰之力依靠行业价值弥补和提升了自身能力的不足。
对于高材生而言,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宏观的人生方向,很可能成为“高科技民工”。而对于“差生”而言,虽然现在入对了行,可如果不塌下心来在微观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则很可能在社会大变革的浪潮中被淘汰。
笔者还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也给政府敲响了警钟。有知识才能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很多投机的人却成为了“土豪”。这不仅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也会加重社会的不平等,更危险的是可能会带来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坏了,大家都不学习了,国家就危险了。
正是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国家的富强。因此我认为政府应该重视这种社会现象,积极转变体制机制、打破行业壁垒、重视知识分子。这样才能够让“学霸”们更踏实,让社会发展更快速、更公平。
作者:马骁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