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头自我革命,希望对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有所推动。”昨天,88岁的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首次公开表白他请辞资深教授的初衷。(2014年03月26日武汉晚报)
学术头衔终身制等于背着包袱上路。88岁历史学家章开沅请辞资深教授:荣誉可终身,待遇应退休。如果说这是高风亮节,不如说他在为中国的学界找出路。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到武汉招生是说过这样一句话:“近30年来,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来。”(2012年06月06日武汉晚报)。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第一应该与我们的教育制度有关;第二学界痼疾和弊端使然。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武汉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上提到“部分高校领导一年没听过一次课”,时间都去哪儿了?有少数高校领导社会兼职多、出差出国多,主要精力、心思和智慧不用在学校管理上,更用不到人才培养上。(2012-08-27中国青年报)
这样就是学术特权、学术利益给我们背上的包袱。
第一个包袱,兼职太多,有些人身兼数所大学的教授,教授满天飞,不能静下心来搞学问;第二个包袱,高校引进院士也是不惜血本,引进费、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动辄数百万元,无形中增加了教科研成本;第三个包袱,附加在院士身上的学术特权与学术利益,占用了大量资源,不利于培养后起之秀;第四个包袱,由于学术特权与学术利益的存在,也产生了学术腐败,重论文轻教学,甚至不惜论文造假、学历造假。
日本学术院院士只有一套院士服,美国院士不享受任何生活待遇。为什么在我国就可以享受学术特权和学术利益,并且一人得势,紧接而来的是从国家、省、市一直到学校,都会给各种奖励和荣誉,包括房子、车子等各种福利待遇?
当然,学术特权、学术利益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势力眼”,是旧社会“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余毒在作祟。
其实压在我们身上的包袱还不少:职工用房,人退房不退;体育冠军一荣俱荣;莫言获奖连他家的萝卜都成了抢手货……《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规定,对领导干部违规多占超配的,一律清退(2013年12月11日中国新闻网);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表示将对我国的院士制度进行改革。
我们相信,这次章开沅先生不仅带了一个好头,更有利于卸掉包袱,轻装上路。用熊丙奇的话,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的核心,是院士头衔去利益化,如果不剥离院士头衔附加的学术特权和学术利益,很难纯洁院士这一最高学术荣誉,也难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因此,卸掉包袱,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正当其时。
作者:韩玉印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