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网上流传的黑龙江省某中学一个班级12人因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获高考“加分”一事,鸡西市教育部门解释说,是因为这个班级整体学生素质较高。(7月28日《北京晨报》)
体育加分刚刚谢幕,品德加分又粉墨登场,好似一部“加分”连续剧,真可畏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事实上,体育加分也好,品德加分也罢,初衷都是为了培养体育人才和输送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是,长期以来由于这一“好经”被一些歪嘴和尚念歪了,从而导致了高考“加分”的变味。甚至,成了很多权贵子弟的特权,从而伤害考生利益,侵蚀了社会公平
高考独木桥,分分“致命”。多一分就可以 “上天堂”,少一分可能“下地狱”,有时候,一分之差就可以判定考生的“生死”。所以,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非常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警觉”,就会引发猜疑和不断追问。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2009年—2014年媒体曝光的涉及高考加分负面案件共有15起。其中,12起涉及高考体育加分,占到80%。尤其近期曝光的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和河南漯河市高级中学体育加分乱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引发了对高考“加分”政策的质疑。截止7月3日,本溪市高级中学已有58人选择了放弃加分资格;截止7月9日,漯河市高级中学已有53人放弃加分资格,另外发现5名疑似有问题的加分考生。由此证明,体育加分被注入了很大的水分。
现在问题是,体育加分好赖还有个可以量化的标准进行衡量,跑多快,跳多远,表能掐,尺能量,不服还可以拉出来“溜溜”,是骡是马“一测”并知分晓。也就是说,如此“量化”的体育加分尚能造假,而无法量化的品德加分,则主观性更强,作弊的空间更大。
所以说,针对网民“雷锋班”的质疑,鸡西市教育部门“这个班级整体学生素质较高”的回应,很难服众,甚至引发了公众更大的猜疑。
不可否认,“这个班级整体学生素质较高”或许有可能。而要证明整体素质较高,就应当把12名思想品德优秀考生们的先进事迹拿出来,让公众看看他们的思想品德又是如何优秀于绝大多数考生的?
再说,既然“只有获得省、市级三好学生或市级好习惯示范生证书的考生,才可以申报”,也就表明,12名考生不是获得了省、市级三好学生,就是获得了市级好习惯示范生。那么,把申报材料、表彰证书亮一亮并不就得了,尤其是讲一讲12名考生的“英雄”事迹,一切猜疑就会烟消云散,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
因此,目前鸡西市教育部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公布12名道德加分考生的“英雄”事迹。否则,公众有理由怀疑,要么是本来心里就有鬼?要么是“英雄”事迹说不出口?
作者:姚明胜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