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钱交易”切勿从“娃娃抓起”

2017-04-24 13:08:03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作者:谭小叶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北京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黄女士发现这两天她的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有时候是牛肉干、有时候是糖果。儿子说这些都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这不是跟《人民的名义》里面的‘小皮球’一样吗?‘小皮球’让同学抄作业一次可以挣5块钱,我儿子帮了同学就可以挣来零食,也就是他们太小还不太会用钱。”黄女士说,她看着“小皮球”在戏里说的那些事,心惊肉跳,“孩子的世界里怎么这么快就出现了‘交易’?”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小皮球”不仅存在于电视剧中,在真实的生活中,“小皮球”也并不少见,只是程度不同、形式不一。(4月24日 《中国青年报》)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玩得好、学知识本应该成为不谙世事娃娃们的主要生活内容,却不曾想也被一道杠、当班长等等象征着权利光环的“帽子”压弯了腰,想要拿“替写作业”、“拿零食谄媚”等等额外手段来换取所谓的“权利”,难道大人们之间“尔虞我诈”的人情码也要波及到本应纯真的校园?“从娃娃抓起”真的就好吗?

  何为权钱交易,通常一方是掌握有一定权力的人,另一方则是想通过对方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人;行贿方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愿意送钱给权力拥有者,而受贿方为了钱则愿意出售手中的权力。虽然“小皮球”们拿零食笼络感情从表面看只不过是孩子们“好胜心”的趋势,还看不到“班长”们背后所代表的“权利”。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们并没有坚持最正确的路“靠辛苦努力去走向成功”,而是选择用钱或者“好处”去换取对自己有利的机会。这种“走捷径”的方法与“权钱交易”又有何不同?只不过是大人们之间的“过家家”提前在娃娃们身上彩排了。

  其实孩子的成长有很大一部分是一种模仿,正是成年人之间的这种各种各样的“权钱交易”有意无意之间在孩子面前上演,在这种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的“自学成才”了。说到底还是周边带着“人情”色彩的社会风气造成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出现“权力是互相伤害的”、“老师象征着绝对权力”这种颇为畸形的权力观也就不足为奇了。试想,塑造性极强的娃娃们又有多大功力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

  当然,社会风气变化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如此可怕,只要孩子们身边家长、老师能够真正的做好“为人师”者“传道解惑授业”的本职工作,共同建起一座抵挡“腐败”的围墙,孩子们一定能够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带着他走出校园改变社会。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