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明娜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长久以来,教师职业都被视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过度“神圣化”,也让很多教师感到难承其重。如今,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但也面临诸如价值追求中的“道德绑架”、家校关系的矛盾与冲突、教育政策实施中的“衰减”及高幸福指数中的“点阵塌陷”等现象。(中国新闻网)
教育是关系国家民生富强的重要领域,而教师质量的高低则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中国教育历经几十年变革,已经形成了系统完善的体制,同时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中,也积极进行教育变革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走好新时代教师的赶考路。
随着“双减”、“三胎”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力度似乎也愈发强硬。而教师一职在风云突变的大环境下,所承受的压力也愈来愈重,加之外界对于教师形象的过度“神圣化”,压得教师喘不过气,负重前行,使得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发展态势愈显严峻。
社会大众为何会对教师形象如此“神圣化”?这与中国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我国一直奉行尊师重道的道德礼仪,将教师看作是道德模范,乃“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更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形容教师的光荣伟岸形象。
文学作品中,对于教师的歌颂文章也比比皆是。这种宣传,尽管塑造了伟大的教师职业形象,但也使得部分社会大众认为,教师就应呕心沥血、不惜一切地自我奉献才对得起“老师”的称号,甚至因为某位教师没有满足自己内心对于教师的期望就对其展开口诛笔伐。
但就如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执行行长,李广教授所提出的,作为“人”的教师与作为教师的“人”的辩证关系”。当社会大众在固化教师的职业形象时,也应明确教师是一个独立发展的普通人,在教书育人之外同样需要为生计奔波,同样有着作为“人”的七情六欲。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要对教师去神圣化,全面看待教师与“人”的辩证关系,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让教师轻装上阵。提高教师职业门槛,对标河北省第十代党代会精神,兼顾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的考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合力走好新时代教师赶考路。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