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上课之外的课间活动……只要出现一男一女在校园内的各角落、操场、教室及走廊两人在一起或在校园内手拉手或超过手拉手的举动均视为谈恋爱。”(海峡导报10月30日)
手拉手或者是只男女两个同学在一起就视为恋爱,让网友“亮瞎了”,所以纷纷吐槽。然而,作为一名十四五岁,正处在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我对学校的做法深表理解。
确实,我们对孩子的异性交往存在过度紧张的情绪,一旦发现孩子与哪个异性交往过密就“如临大敌”,全家进入了“备战期”,全都做起了“侦探”,不是隐蔽在校门口远远地看着孩子下课、放学与哪些人接触,就是更加留意孩子上网的聊天记录、QQ空间更新以及手机的通话记录情况,甚至还通过其他家长、班主任来侧面打探孩子的交往范围。而学校呢,也是尽其所能地制定一些硬性的标准来卡控“早恋”问题的发生,等等这些,我认为也属于家长、学校面对青春萌动期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应激反应”,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担心、责任和爱护的表现方式,他们都怕孩子因此分心,耽误了学业,影响了前途,所以都采取了自己认为能做到、能有效控制的方式。
实际上,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曾经让我很迷惑,很苦恼。甚至还动过武,但都收效甚微,不起什么作用。在与孩子一次次的思想交锋和洗礼中,给我更多的感觉是,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不能总是“逆着来”,他说怎么怎么样,你一口否决,千百个理由去无条件地反驳,这样不好,一定要“顺着来”、“顺着看”,多一些换位思考,多理解、多体谅、多关心。当然,这绝对不是一切全听孩子的,什么事情全都是孩子说的算,因为毕竟孩子的阅历不足,眼界不宽,思想不熟,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都还需要再考虑,所以,家长要在“顺着”的同时,把孩子引向“正路”,多摆事实、讲道理,采取孩子乐于接受的时间、方式进行渗透,灌输,实现“软着陆”,一味地“用强”,用高压的手段和方式肯定是进行不下去的。
就比如让网友频频吐槽的两个人“手拉手”、单独在一起闲逛就是恋爱的问题,实际上,恋爱也绝对不是这样定义的,那我们这种“一棍子”打死的刻板方式是不是也未免有点过于牵强,而且还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反感和反抗。本人觉得,不论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从“引导上”多下功夫,当然这个时期的孩子肯定不是那么好教育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不好教育就采取不妥的方式,毕竟我们是要看结果的。
作者:姜炜宏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