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蜗居”的消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记者来到位于朝阳区丽都广场南门附近,探访该地多处井下发现,不足3平米的简陋的井下,住着一些白天外出谋生、晚上下井居住的人。这些井下蜗居的人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年龄也偏大,拖家带口在北京讨生活。(12月6日《京华时报》)
6旬老太蜗居井下20年,多次遭城管封井。不孤独,井下很多邻居。来北京打工的老王为省房租供子女读书,已经蜗居井下20年了。“井下住人20年”消息一出,在微博上迅速发酵。与此相反,附近的保安和停车收费员对此并不为奇。
看来北京不止有“北漂”一族,更有“北蜗”一族。尽管选择井下蜗居的具体原因存在个体不同,但根本原因是什么,想必大家都懂的。高房价之下,高支出之下,岂能让你有立锥之地?
“井下住人20年”的新闻在微博上的发酵,一方面围绕与苛责政府部门没有对这些人提供完善的兜底服务(似乎)已成为主流舆论,另外也促成了有关部门的“封井”运动。蜗井者多年来保守的秘密受到公众关注,已经失去了几平米的容身之地。“住人井”实事求是地说是存在安全隐患的,万一发生火灾等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政府“封井”是无可非议。然而,有人住井下20年并没发生事故。
冬日里,封井运动战已经开始;微博上,对此的不平之鸣也悲伤逆流成河。封井易,封住亿万的网友之口难!
据报道,这些井下蜗居者劳作、拾荒、打零工,拒绝救助站。这些井冬天温度比地上高15度,他们舍不得搬去出租房,尽管不差钱。正如他们所说的“不孤独,井下很多邻居”。
很奇怪,这些来自不同地方作为他者的外乡人,对外保守“住人井”秘密时则显示出一致意见,与他们相熟知的保安停车场收费员也为他们保密。
这很让人想起电影《地下》。井下蜗居20年只有城管保安等不以为奇,那些附近居民难道就没发现?这些“井下蜗居”者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外来者,而且大多以乞讨、捡废品流浪为生,处于社会底层。对于久居北京的人来说,这些外来者身上带有危险欺骗的他者色彩,往往给他们以不安感受并带来疏远的首因效应。这种歧视的眼光又反射到这些他者身上,蜗居井下可能就是对自身的保护。这与《地下》所要传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就像遇到非常囧的事时,你会觉得没有面子,想找个洞钻进去一样。身处井下,封闭的环境之下,没有光源看不到什么,听到的只有自己的呼吸。蜗居井下,可能就是一种保护,一种对于自身的保护。这种保护,物质上是为了省房租,情感上是为了取得久违的被隔阂的认同感。
对于这些“井下蜗居者”、这些弱者、这些社会底层人群,将舆论的矛头指向政府是缺乏理性之思。
现代社会在把整个社会纳入到秩序化系统化的道路上,似乎容不得无秩序状态的存在。考虑到“住人井”住着都是些来北京善良的人,封井某种意义上说也封了他们的家,尤其是在冬天里。缺乏包容,自由不是真自由。政府要懂得包容,释放自由,允许“蜗居井下”这种无秩序的状态适度存在。
作者:李玉洋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