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北面的一条河流受污染成了一条“血染的河流”。这条河流是一条沿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北面围墙的河流,附近的市民叫“越秀河”,是绍兴禹陵江的支流,整条河流受污染成了暗红色,如同酱油。这条越秀河的北面是稽山服装工业园区,附近的居民反映污染是该工业园区的企业排污所致。(12月19日 光明网)
“酱油河”一词,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语汇,前几年,全国各地都有关于“酱油河”的报道,新疆、深圳、山东等地都曾经出现过规模较大的“酱油河”。虽然,各地在“酱油河”出现后,都采取了有力、有效的措施,让“酱油河”重新水碧草青。然而,如果在“酱油河”形成之前,就做到防微杜渐,那“患”就会被防于“未然”之中。
环境治理问题,对于全世界来说,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就我国而言,十大环境问题的第二位,就是水环境污染问题。 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七大水系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其中42%的水不能做饮用水源,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问题之严重,从此可见一斑!
究其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废水的排放。本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词语已经强调了好多年,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国人似乎有一个共性,但凡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情,都要靠行政命令或强制手段才能凑效,虽然提高意识、自觉行动等说辞常出现在书本或会场上,但真能“自觉行动”的又有几何?那些“排污量”大的工厂、企业,在处理污染物的问题上,往往只会迎接上面的“检查”,“节能减排”并非自己所愿,因此“检查”一过,依旧我行我素,死灰复燃。
作为当地的相关职能部门,可能也常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运动”(姑且这样说,因为所谓的“长效机制”多半都是忽悠民众的)来了,突击一下,弄个样子;势头一过,睁眼闭眼,“过得去”就算了。正因如此,这些“污染源”往往不会得到彻底的根治,在略有污染的“轻微”状态下,也就没有人去过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工厂、企业毫无主动、监管部门任其蔓延的“双边活动”下,“酱油河”自然就出现了。
看来,要彻底解决“酱油河”这样的环境问题,光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有了理论,谁都可以信誓旦旦、慷慨激昂,但在行动中谁都可以学蛤蟆——赶一棍跳一步,没人赶,就止步不前;光靠“自觉行动”也是不太靠谱的,就目前这样的社会环境,能够用减少自己的收入来考虑大局者,真实寥寥无几……所以,理论要学习,意识要提高,更重要的是“监管”要到位,处理要及时。其实,在问题的发现之初就及时处理,难度是不大的,倘若监管部门要去学习郑庄公对待其弟共叔段的办法,故意要让相关的工厂、企业“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到污染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才去“高度重视”、“严肃处理”,就有违“监管”的初衷了。
防微杜渐,多管齐下,从“污染源”抓起,对影响环境的行为及时发现,不姑息,不纵容,共同研究对策,让“酱油河”不再出现,让我们的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是当代人的责任,更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功业!
作者:何竹梅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