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百年来首次大批回购留存海外典籍
去年,北京大学方面筹资一亿多元,从日本回购了2万余册的“大仓藏书”。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对此评价称,这是100多年来,中国首次大批量回购留存海外的中国典籍。据北大图书馆介绍,此次回购的“大仓藏书”共有931种28143册,其中古籍904部,包括中国古籍716部26260册,日本古籍187部2546册,朝鲜古籍1部2册。(5月4日《新京报》)
据整理统计,这批典籍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其中还有曾存放于翰林院的《四库全书》进呈本。《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年间历时十年编修的图书集成,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当时为编纂《四库全书》广征天下书籍共征集图书12237种,最终收入《四库全书》3503种,同时禁、毁图书3100多种,其余图书凡5000种,都称为“四库进呈本”或“四库采进本”,存放于翰林院。但因战乱损失,留存于世的仅有300余种,而大仓文库中,含有满汉文“翰林院印”的古籍就有25种,其中一些还是已近失传的孤本,可见其价值之巨。
北大这次花重金从海外“淘宝”来这些珍贵的中国典籍,其中包括善本、孤本,无疑是让流失海外的中国典籍“回娘家”的善举,体现了一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感、使命感,也让全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古籍的珍藏与图书保护工作。
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文化传承而言,古籍保护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基础工作。但是限于过去的经济发展水平,古籍保护曾经长期提不上议事日程,在保存条件、修复抢救方面欠帐很多。齐网拉呱,转载请注明。随着国家经济的巨大发展,国家在古籍保护方面投入更多是应该的,北大方面重金从国外回购中国古籍,就是值得嘉许的积极做法。
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儿,我们系的邓广铭、周一良等等老先生都痛心疾首于日本人所谓“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难堪往事,开学第一课就告诫年轻一代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不让历史重演。转眼间,老先生们已经作古,所幸他们孜孜以求的史学研究已然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近代以来流失海外的中国史籍也开始回归故国。这其实就是中国走向文化复兴的一个标志。在这个方面,北大重金回购中国古籍,同样别具象征意义。
作者:汪忧草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