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悬崖边孩子”在“心声”中新生

2014-11-10 07:11:38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四川安岳6名未成年团伙涉嫌抢劫、陕西吴起6名未成年女生强迫学妹“卖处”、贵州贵阳3名未成年人涉嫌盗窃……近期,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案件接连发生。花季年华触犯法律,不仅让人痛心,也引发了公众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诸多思考。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在悬崖边上“徘徊”,如何才能拉住“悬崖边的孩子”?(11月9日 新华网)

  一提及未成年人犯罪,一些民众会记得快30年前电影《少年犯》主题曲《心声》,感动观众是问题少年为“昨天像脱将野马,无法无天乱踢乱踏”而“几经沉浮不能自拔”无比愧疚和悔恨,更为“妈妈墙外苦盼禁不住泪如雨下”。作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未成年人,引发关注的未成年人犯罪令家长和社会各界颇为忧虑。

  从未成年人自身原因看,这些“徘徊”在“悬崖边的孩子”尚在人生起步阶段,十分敏感而又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家庭、社会等客观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近年来,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14至16周岁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外来未成年人所占比重较高;所犯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这五种犯罪比较集中占全部受理案件人数的81%;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呈成人化、暴力化倾向;犯罪居多兼具偶合性,临时聚集到一块实施犯罪。

  未成年人从家庭原因看,现在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了出来,实践中,“问题少年”现象的背后,往往是“问题家庭”。多源于残缺家庭或者留守、流动、闲散、流浪儿童群体,因此如果家庭出现问题,对孩子影响将是致命的。从社会原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是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制度缺陷、恶劣环境等交互作用的结果,他们既是社会的危害者,也是不良环境的受害者,如网络、影视作品传播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也会对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恰似狂风暴雨,吹走了微放的花”。

  要拉住这些徘徊”在“悬崖边的孩子”,决非司法机关一家的事情,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其很难及时而灵敏地发现暗藏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某个角落的危险,这就需要党委、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让社会监管走在司法全面,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平衡城乡发展、加强社区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强化对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转化工作,加大净化社会环境的力度,对学校周边网吧、麻将馆、娱乐场所等要从严监管。我们的家长不能把孩子一送进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情,对于子女教育不是“甩手掌柜”就是“昏庸判官”,要让更多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有父母、社区的关爱、感化和引导,拥有一技之长,避免过早失学误入歧途,真正让他们“为明天洗刷满身污泥,去旧迎新引装待发”而获新生。

  无论是未成年人犯罪,还是未成年人受到犯罪侵害,某种程度上都是社会问题的结果。要多关注未成年人在生活、成长过程中真实的“心声”,加大整合司法机关、社区、学校的法制教育力度,多用鲜活案例、互动式教学宣传法制,让未成年人既知法守法,也会用法保护自己。积极开展心理矫治,确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教育减少未成年人再犯罪,紧紧拉住这些“悬崖边的孩子”,让他们“幼苗回春又发新芽”最后“扶上骏马去追回失去的年华”再度新生成为可用之才。

  作者:涪江纤夫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