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还要对比看。9月4日的媒体上有两条新闻放在一起就比较有意思。一个来自《京华时报》,标题是《中共2周内3发中秋国庆不得公款请客送礼禁令》;一个来自《新京报》,标题为《银行将金银月饼改称百宝盒,政府人员低调购买》。
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每到逢年过节,很多地方、很多单位都要发一个廉洁过节的通知或者“五不准”、“十不准”之类的禁令,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或“规定动作”。但今年的情况与往年相比还是有所不同:一是“密度大”,类似的禁令2周内发了3次;二是“规格高”,分别是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央主要领导;三是“措辞严”,提出了“强化监督检查,对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并对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曝光”等要求。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更是强调,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改进作风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中秋节、国庆节就要到了,要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
可是,这边严厉的禁令言犹在耳,那边似乎就有人按捺不住要顶风违纪了。《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某银行白家庄支行在销售“变身”的“金银月饼”,一位客户经理明确表示“今年禁止公款送月饼,我们这儿也不敢叫月饼了,只能改名叫‘百宝盒’”。并且,他们去做营销培训时,培训方特意强调,今年绝对不能提“金银月饼”,“只能说是百宝盒,发票上也是百宝盒”。“来买的都是有钱人”,该经理称,他们有一个银行客户,一次要了三四个,也有政府工作人员来买。据常理分析,“金银月饼”如果面对的是普通民众,尽可光明正大售卖,根本无需“变身”掩人耳目。而政府工作人员购买此类东西的动机,也颇为可疑——要知道,“百宝盒”最轻的一款为50g,零售价为2万元;最重的一款是347g,零售价高达16万元!政府工作人员哪来这么多钱?他们买这种“天价货”做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买了“金银月饼”后,可以开成别的发票,“一般都是开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礼品”,“可以开成十几台打印机”。——这又是为什么?
以往的很多事实告诉我们,有些节前禁令尽管措辞很严厉、措施很严密,却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不正之风的发生,该乱发钱的照样乱发钱,该请客送礼的照样请客送礼,只不过换个名目、改个形式“意思一下”罢了,并且似乎也没有几个人因此受到追究。这样的事情多了,老百姓对那些“看起来很美”的廉政规定和禁令就有了看法,不愿或不敢轻易相信了。期待各级纪委今年都能够把“史上最严厉”的“节前禁令”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严管重罚,抓几个典型出来,取信于民。怎么抓?媒体扑下身子搞暗访的做法,就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乔志峰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