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受贿代理人”的土壤在哪里?

2013-09-24 07:34:53  来源: 时评界

小字体大字体

  作为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动帮着国家工作人员出售“权力”,“亲朋好友”、“专家学者”和“退休干部”,成为行受贿犯罪的专业经纪人,且成为主力军。9月22日,西城检察院向媒体透露,该院反贪局在近两年办理的贪污贿赂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出现了“行受贿代理人”,这种犯罪新模式正悄然滋生。(9月23日《新京报》)
  “行受贿代理人”是新名词,这样的现象却不新。当然,讨论“行受贿代理人”的罪过轻重很重要,但是找到“行受贿代理人”的生存土壤更重要。消灭了“行受贿代理人”赖以生存的土壤,也就没有了“行受贿代理人”的花艳枝繁。
  “行受贿代理人”之所以能够存在,说明有市场,这个市场实际上还是我们老生常谈的官权无边。官权无边就是“行受贿代理人”生存的广袤大地。尽管,在体制之内,我们讲说的是民主,这也一直是体制所追求的。但是,现实之下,还是出现了权力制约和权力集中的尴尬。一个人手中的权力过多,一个领导的权力过大,自然就给行贿留下了一个出口。如果,官员手中的权力少些、再少些,如果决策一个项目,拍板的永远是集体和民众,官权小了没有了重权在握,这块“代理人”的土壤自然也就消失了。
  “行受贿代理人”有市场还因为某些事情必须需要别人帮助。这就是现实的需要。有求于人这个话题这几天很火热,央视调查显示,在现实生活中“求别人”成了一种现象,没有求过人的人还真不多。子女上学、孩子就业,就连老人去世火化都要去求人。这一方面说明上学难、就业难、安葬难现象的存在,这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是一个“求人”的社会。解决了这些困扰百姓的“难”,解决了这些因为“求人”造就的不公平,没有了“求人”的需要,这“代理人”的土壤也就消失了。办任何事情只需要按照规定来,没有了有求于人,也就没有了行贿的需求。
  “行受贿代理人”的存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官场之上的“人走茶不凉”现象。在这些“行受贿代理人”中,虽然有着众多群体,但是退休干部无疑会是这群体中的“佼佼者”。这都是因为我们制度造成的“人走茶不凉”现象。一个退休干部,在位时可以左右一切,退位后就应该是一个大耳朵的老百姓,其身上不应该有任何光环。由于体制和习惯,官员退而不休、余热依然、关系网纵横,这为退休官员为权钱交易搭建平台提供了方便。退休之后能够做到人一走茶就凉应该是体制最终追求的目标。
  打击“行受贿代理人”现象,除了要消灭土壤之外,更需要法律的与时俱进,受贿是犯罪,行贿是犯罪,这为行贿和受贿搭建桥梁也应该受到法律打击,这需要将这样的条文写进法律里。

  作者:郭元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