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公务员吐槽的是“待遇差”还是“心理落差”?

2013-12-08 20:58:30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国考笔试落幕已半月,距离成绩公布尚有时日,100多万参考者,正在焦急等待着最后的结果。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开始准备之后的各省公务员考试。几天前,网上一则帖子流传很广,有工作数年的在京公务员感叹:月薪三五千居大不易。这样的帖子在基层公务员群体中引起共鸣,却被不少网友拍砖:既然如此,为什么当年还要加入国考大军?(新华网12月8日)

  毫无疑问,自从实行阳光工资以来,公务员的工资已不再是秘密,尤其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本身处于公务员职务序列的最底层,每个月领到三五千元,在像北京这种一线城市确实不算高收入,甚至只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因此有人抱怨“这点工资只够群租”也就不足为奇。但是反过来讲,作为公职人员,除了领到手的工资外,还尚有一部分的住房、医疗、养老等福利待遇。从短期来讲,即便难解燃眉之急,但是从长远来讲,还是很有保障而且很客观的一笔收入。

  因此,对于年轻公务员抱怨“待遇差”这件事情还是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一方面,公务员作为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均收入确实没法跟以谋取最大利益为目标的企业人员动辄月收入上万元相比;另一方面,公务员本身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虽然平均收入在当地不算最高,但也不算最差,而且这个职业本身失业、下岗的风险相比其他岗位要小得多,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讲就是“超稳定”。由此观之,部分年轻公务员抱怨“待遇差”的背后并非仅仅是因为纯粹的收入低所致,很大程度上或许是由于自身对公务员这个职业的期望值太高、自身定位不清而产生的过大“心理落差”所致。

  曾几何时,一股公务员辞官“下海”的潮流席卷全国,数以千计的公职人员甚至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辞去公职,投身到了市场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为实现人生价值在所不辞。时至今日,20多年过去了,公务员俨然已经成为了国人心目中不可多得的“香饽饽”,竞争比例持续白热化。以刚刚落幕不久的2014年国考笔试为例,尽管招录人数比上一年减少千余,但仅仅19538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录取名额,却依旧吸引了152万报考者,缔造了新的记录。据权威统计,国考考录比例已经从10年前的23:1上升到2014年的77.8:1。

  可以想象,在如此激烈的国考竞争中,要想脱颖而出,势必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因此,最终从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考取公务员的幸运儿们,自然对公务员这个职位抱有巨大的心理期待,加之自身工作时间较短,职务上的提升抑或政治目的短期内无法实现,自然也只有把目光投向并不高的工资收入上,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心理落差”让曾经费尽心思、成功胜出的佼佼者们难以承受,由此产生抱怨或者发发牢骚也就不足为奇了。俗话说,家家都有一半难念的经,每一种职业背后都有心酸、苦恼等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于年轻公务员抱怨“待遇差”这个问题,不妨以一颗包容的心态去看待。笔者认为,与其一味的抱怨,倒不如放下期望太高这个沉重的“心理包袱”,以理想信念为支撑,以服务人民为追求,发挥青春正能量,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找到工作带来的乐趣。

  首先,年轻公务员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志者,事竟成”。虽然每个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初衷不尽相同,但是能通过如此激烈考试的年轻公务员,综合素质应该说都还不错,不能“鼠目寸光”的把目光局限在当前的工资收入上,要自觉向焦裕禄、孔繁森、菊美多吉、兰辉等好干部学习,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支撑,立足自身岗位,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贡献正能量,实现个人价值,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

  其次,年轻公务员要以服务人民为追求。要自觉树立公仆意识,明晰自身定位,尽快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与其说公务员是一个职业,倒不如说公务员就是人民的“公仆”,就是一个服务者。因此,年轻公务员只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竭力为群众服好务,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毕竟公务员自身并不像企业员工那样直接创造价值。要正确、理性看待个人得失,树立“群众的事情再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情再大都是小事”的观念,趁着年轻,多为老百姓做些好事、做些实事,不虚度光阴,不碌碌无为,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发掘其中的乐趣,以此作为人生的快乐源泉,又怎能会抱怨?

 

  作者:王鲁川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