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辽宁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人情随礼陋习专项整治工作,尤其要注重解决农村随礼风泛滥问题。(见2014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辽宁省的这一举措,十分必要。
开展人情随礼陋习专项整治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辽宁沿海某县农民翟国玲,他家有三个账本,一个是普通日记本,记载着近5年来家里的随礼情况,内容包括随礼事件、对象、缘由和金额,另两本是“礼用账簿”,上面分别记载着2012年老母亲办80大寿、2013年老父亲去世的收礼情况,他算了一笔账,“5年下来平均每年随礼金额约为9000元,随礼份数约为60份。”还有 一位山区农民,家庭年收入仅2万元,2013年人情随礼却多达9600元,几乎占了一半。通过专项整治,才能使农民从沉重的经济负担中解脱出来。
开展人情随礼陋习专项整治有利于匡正社会风气。在农村,婚丧喜庆逢事必办,生日、升迁、升学、生子、乔迁、生病、开工、开业等名目繁多;有的宴请化整为零,分期分批次、多地点举办,有的红白喜事不请客但收礼,人情消费愈演愈烈,互相攀比之风盛行,搞得人人疲惫、苦不堪言。辽宁省中部某县纪委调研发现:一个村民小组60户,3月份有42户以各种名义置办了酒席,另18户正在筹备。通过专项整治,才能遏制住这股不正之风。
开展人情随礼陋习专项整治有利于重塑党员干部形象。虽然中央颁发了廉政准则,多次发出严禁党员干部利用婚丧喜庆事宜敛取财物等禁令,但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为了聚敛钱财或回收随出去的礼钱,照样找理由摆宴收礼。党员干部这样做,不仅有损于自身形象,而且带坏了民风。通过专项整治,才能正党风、带民风、树新风。
辽宁省在开展人情随礼陋习专项整治中,开出除了治理的药方,首先,党员干部要严格自律,发挥表率作用。尊重传统习俗,可以从简操办婚丧事宜,但应控制宴请规模;抵制不良风气,禁止操办和参与以各种名义举办的宴请活动;严守廉政准则,严禁利用婚丧喜庆事宜敛取财物;严禁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使用公车或用公款、公物送礼。同时规定,党员干部办理婚嫁丧葬事宜要实行事前事后“双报告”制度。其次,要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党员干部签订带头抵制陈规陋习承诺书,向群众发倡议书等方式,引导和帮助农村群众走出人情随礼“怪圈”,树立文明新风。此外,要强化责任追究。对管辖范围内问题突出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一项重要内容。各地需要像辽宁省一样,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治理农村人情随礼陋习上下一番真功夫,力求取得实效。
作者:侯文学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