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偷在人数上更多吗?非也,不如说他们“职业精神”更可嘉:信息可靠、踩点到位,而且常常稳扎稳打。“小偷反腐”竟然是如此高效。本以为这种故事,只是反映民众对贪腐现状不满的网络段子。但让人意外的是,这居然在现实生活中上演了。这事除了说明小偷的胆大妄为,更证明了对某些公务员的日常监管已呈摆设化倾向。
笔者倒认为,“小偷反腐”固然不能鼓励,小偷盗窃作案法律也不可轻饶,但小偷盗窃信息却应该得到有关部门重视,纪检监察部门也更应该学学小偷们的“敬业精神”,如果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都能责任到位,随时掌握官员个人财产与腐败信息,又何来如此之多的“小偷反腐”尴尬呢?
遗憾的是,这样的一种被动“反腐”,不可能真正地照入现实。如果小偷没有假扮反腐人员来敲诈,假如官员没有将贵重物品随处放,或者隐藏得很好。只要这些细节,有任何一个不成立,小偷反腐,就成了一种不可能。一个偶然的机会凑合而成的偶然反腐,除了凝聚公众对反腐的期待之外,并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成分。
小偷被热捧了,热捧的背后,必然有着众望所归的民意诉求。希望小偷反腐这样的花边反腐,能够让职能部门有所思、有所悟,也能改进一下机制反腐本身,给官场氛围带来一点清新。别再让小偷反腐那么激动人心,别再让花边反腐成为民意凝聚的通道,这样的希冀,不算过分,也不希望等太久。
作者:李依然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