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要与时俱进,也要相对固定

2013-09-05 14:49:56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中小学语文教材修改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实,这些年来被修改的不仅仅是语文教材,其他各科,包括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等等都在修改。而针对语文教材的修改也不仅仅是课文篇目的增删。只是因为语文课文比较贴近大众,对其所作的增删和修改更容易受到社会关注罢了。
  就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教材的修改而言,绝大部分应该是积极的,有益的。但也不排除一些新版教材规划设计不够合理,为学生学习造成了新的障碍。比如数学课程,有的教材一直没有关于计量单位的内容,许多中小学生对长度和时间之外的计量单位都比较陌生,这跟他们平时接触到的生产生活实践不太合拍。有的教材对定理、公式的编排不够突出,讲解不够到位,弱化了学生的感知。有些教科书表面看来是比以前薄了、内容少了,但因为被节略掉的多是一些背景性的东西,基础性的内容。在删除之后,剩余内容的衔接不再紧凑,跨度太大,自身体系受到伤害,反而为学生学习、理解增加了难度。
  再比如,有些版本的语文教材淡化了语法知识,学生对英语的语法概念有了,对母语的语法反而一无所知。这其实很不应该,属于一种错误观念。语法是“语言的根本大法”,是说话写作、文化传播的基本遵循。不懂语法就搞不清楚语言的构成,就不能正确地组织和使用语言。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一脉相承5000多年,关键就是因为我们有相对固定的文字和语法。学生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语言积累之后及时学习语法是必须的,不可替代的。不该把语法学习作为陋习被搁置、延后、甚至革除。语言文字确实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但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应该是像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一样,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状况下完成的,换言之这方面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伤筋动骨。
  关于中小学语文课文的修改,我感觉同样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要与时俱进,也要相对固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几十年一成不变地使用一套教科书显然是行不通的。但对于教科书的修改,必须科学、谨慎、有序,在一定时期内,必须保持教科书的相对稳定。因为语文课文的功能的是多方面的,在修改、增删课文时必须统筹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中小学课文必须具有典范性。除了选择一些经典的古文、诗歌之外,其他更多的课文必须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这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对中小学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对中小学教材的重要要求。中小学课文,就是学生说话、作文的最好的范文。选不准课文,学生写作文就缺少了基准线、公平尺、公平秤,就没有了法则和准绳,就不利于其初始阶段的学习、模仿、创新、提高和巩固。
  中小学课文必须具有时代性。中小学语文课文具有重要的宣传教化功能,许多时候,其在这方面的功效要超过思想品德课、政治课。许多潜移默化的东西能影响人的一生,一篇课文也能影响人的一生。因此,选择中小学课文必须选择那些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文章。中小学语文教材必须始终传递正能量,必须有利于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离开了这一点,就没有入选的资格。
  中小学课文必须具有稳定性。中小学语文课文应该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文化知识的“交集”,是人类社会基本群体在价值体系方面的“最大公约数”。因为读了相同的书、相同的文章,受了相同的教育和启发,人们才能有共同的思想意识,才能有共同语言,才能互相交流。如果中小学课文不稳定,不同年龄之间的人们交流的障碍就会增加、共同语言就会减少。因此,中小学课文必须努力选择那些能经得住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有顽强生命力的优秀文章。
  中小学课文还必须有比较丰富的词汇,有比较成熟的语言,有比较完整的结构。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够健全完善,那这些文章就属于“残疾作品”,给学生提供的营养就会非常有限,对学生思考、记忆、知识、能力、技巧方面的帮助也就会非常小。
  除此之外,中小学课文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不同篇目之间,在体裁上、题材上、手法上、语言风格上要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写人、状物要各有特色,不能过于偏颇,不能过于单一。总之,编写中小学教材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心血来潮。

  作者:薄文军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