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藤县陈平村小学陈山分校是藤县古龙镇陈平小学的一个教学点,有30多名学生的家与学校之间隔着一座中型水库——大壬水库。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这30多名孩子都得自己撑着竹筏,渡过约500米的水面去上学。(9月8日《北京青年报》)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这是宋代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诗句,描述的是渔民的危境与艰辛。如今广西藤县古龙镇陈平村小学陈山分校的30多名学生,俨然成了现代的“渔夫”,所不同的是,他们冒险打捞的是知识的“鱼儿”,一张竹筏成了他们通往知识彼岸的唯一工具,既让人心酸,也备感教育的无奈。
孩子们撑竹筏上学有多长时间,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显然心知肚明。对于这样的危境,学校多次向上级部门与教育局反映过,当地教育局也为孩子们配备了救生衣,要求一旦遇上大风大雨天气,就通知孩子不用来上课。配备了救生衣,可以以防不测,但问题是,成年人穿上救生衣,遇上险情仍然可能危及生命,何况是一群小学生,而且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才4岁。至于遇上大风大雨天气,孩子不用上课,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在应试教育唱主角的语境里,考上好学校也许是山里孩子的唯一出路,不上课如何赶得上课程,孩子们学习落伍了,日后的考试中就有可能名落孙三,这个责任该由谁来承担?既然如此,就得想办法彻底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难题,而不能“头痛医脚”,因为无论是孩子出行安全还是正常接受教育,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大问题,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
作为孩子、教师及家长来说,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比如能配备校车或比较大的船,再雇请一名司机或船夫,就已经足够了。如此朴素的愿望竟然多年未曾实现,学校多次向上级部门与教育局反映过,却始终无人理睬。难道一个地方及教育主管部门连如此低的要求都满足不了,还是根本没有当作一回事,否则在各地“三公”消费水涨船高的当前,真的连保障孩子出行的交通工具都无法置办?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太多年了,但30多名孩子撑竹筏上学却用很形象的方式戳破了教育的泡沫。在条件优异的城市,学生撑竹筏可以是一次拓展培训,夹藏其间的是欢声笑语;而在一些偏僻的乡村,学生撑竹筏上学仅仅是一种无奈。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情景绝非广西才有,更多的没有被曝光的学生求学窘境还不为人知。倘若学生上学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还何谈教育强国,何谈祖国的花朵和未来?
作者:林萧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