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缩至4小时:浓缩的才是精华
央视春晚31年,我看了20多年,除了有一年难得一聚的兄弟姐妹全了,大家在一起打够级(山东的一种牌类游戏),通过这种方式聊天,电视在一边开着,大家才看完央视春晚。从我多年的个人经验,我周围的人很少有人能看完这个,随着媒体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央视春晚如果不再改革,注定要称为鸡肋。而压缩规模,提升质量,势在必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广播、报纸是三大传播媒体,民众除了这三大媒体,就是靠“口口相传”。电视因为其声像并茂,尤其为广大民众喜欢。尽管当时是小“黑白”,但是民众看电视的热情丝毫都不弱减。我小时候,大队部就有一台彩电,而且在院子里放,每放了学,就搬着马扎去占位子,直到我后来去博平读高中。而现在报纸的内容丰富了,广播很少听了,去年有线电视模拟改数字,鉴于一家人都不看电视, 再加上费用提高,就没有换数字的;电视放在那里成了负担,老式大脑袋的海信,送人都没人要。说实在的,现在看春晚,都是年三十陪父母看。
网络对电视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就像当年电视对纸媒的冲击。其他地方我不清楚,在我周围,除了部分老人和孩子,大多数知识分子获取信息基本都是从网络上。央视春晚的改革,无疑也是应对网络冲击的一个尝试,毕竟有了好内容,才会有眼球。电视节目好不好,遥控器说了算。
央视春晚的节目,因为经常看,还有一些恋旧情节,所以才码点文字说春晚。央视春晚时间过长,央视有责任,但也不能全怪央视和导演。央视曾是中华民族年夜饭的一道大餐,以前只要能上,就能出名,随后是大把大把的钱进腰包。今年说上央视春晚不给演出费,说实在的,有多少人想拿钱上,又去哪里找门路呢?曾有多家媒体曝光,有多个央视导演吐槽曾接到领导批条“求照顾”。
需要照顾的多了,节目自然就被拉长了。除了领导的关系外,一些大团体、名人也“求照顾”,有时候牵涉以后搞节目,不能全部拒之门外。还有本山大叔那样的,长期“霸占”着小品王的荣誉;如果去掉他,观众也不热议。于是,有一年,我记得好像有8个京剧名家同唱一出戏,跟大合唱似的。歌曲联唱,作为一种形式,一人一段,分别表现,恐怕也是因“求照顾”应运而生的吧。
央视春晚时长压缩,应该和中央的“四风建设”有一定的联系,压缩各种会议,杜绝铺张浪费,在全国如火如荼。尽管央视春晚是一个传统保留节目,但是也不是规外之地;据说去年办的就比较节俭,但具体如何节俭,我没看出来。
作者:张洪泉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