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写下这一经典诗句的顾城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1993年10月8日,新西兰激流岛,诗人顾城重伤妻子谢烨,而后自杀,谢烨于数小时后不治身亡。而处在漩涡中的另外一个女主角—李英也一直被称为“第三者”。之后,李英离开新西兰,一直隐居在澳大利亚悉尼。近日,记者从旅居澳洲的诗人群中得知李英于1月8日在悉尼去世的消息。但他们称,李英的丈夫、诗人刘湛秋并不愿意让外界得知此消息。(8月4日《成都商报》)
顾城成名于“朦胧诗”一般“朦胧”的1980年代。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等人就是那个渐行渐远的时代的象征符号:理想而又单纯,激情但又不怎么淡定,嫉恶如仇但也患得患失,开明中还带着保守的印记……
正当美国人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等科技巨人开启了高科技的新纪元的时候,八十年代也迎来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又一次走出国门,开始全方位拥抱“外面的世界”。与此同时,最敏感的青年人也从“文革”的纠结中走出,彷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1980年5月,发行量超过200万册的《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的长信,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命题,最后感叹:“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随即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是这种彷徨的写照。
在这种氛围中,“朦胧诗”横空出世,顾城、舒婷等诗人成了社会偶像。在那个还不知道“追星”为何物的年代,顾城、舒婷、北岛可能已经享受到了“明星”级的待遇了。虽然诗人顾城最终走上了一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英儿”的不归路,并在杀妻与自杀的历史悲剧中结束了37岁的生命,但他的悲剧,就如同那个“朦胧诗”的年代一样,至今让人看不透彻,更叫人不甚唏嘘。
顾城和谢烨在火车上邂逅,据说为追求谢烨,顾城赶到上海,天天躺在谢烨家门前木箱子里。四年后的1983,这两位“文艺青年”结婚,本该是“珠联璧合”的美事,不巧在北京市作协在昌平举办的“新诗潮研讨会”,顾城又结识北大中文系女学生“英儿”,由此写下了那段“郎才女貌”的狗血剧情,最终因“英儿”和英国情人约翰离开激流岛,顾城为此大受打击,多次自杀未遂,最终酿成人间悲剧。
如今,随着“英儿”在“知天命”的年纪因病辞世,三位当事人均已作古,把一段“三角恋”留在了中国文化史,同时也给多姿多彩的“八十年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任由后人去评说是非功过。
作者:汪忧草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