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商品化是谁的悲哀

2014-08-24 05:05:49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结合的产物,报告文学才开始孕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报告文学和其他文学品种一样,受到政治气候的干扰,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坎坷,终于迎来了新时期。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国报告文学,却在大数据中。然而,报告文学仅仅从70年代末的回归,到80 年代的复兴,仅仅经历了十几年,到90年代,报告文学就步入了商品化时代。2008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报告文学》杂志被媒体爆出“圈钱”发稿,轰动一时,2010年底,该杂志停刊。而今,一本年度报告文学精品集,作者入选得买200本精品集,每本50元,共花费一万元。(新京报2014年8月23日)

  没想到,中国的报告文学会被市场经济俘虏;没想到,报告文学精品集竟然是靠花钱买来的。报告文学真的走投无路了吗?

  从著名作家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到赵瑜的《强国梦》、《兵败汉城》和《马家军调查》,从卢跃刚的《半个世纪的论证》和《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再到李朝全的《幸福是什么》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作品,都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追求和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

  然而,报告文学的商品化和短命,却透视了我们对报告文学的漠视。也就是说,从官方那里并没有把报告文学当作国民的精神食粮进行精心培育;也就是说,由于报刊杂志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致使报告文学必须钻进钱眼里;也就是说,只要有钱,才能有报告文学;也就是说,报告文学以已经不是在为时代鼓与呼,不是在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喜与忧,而是在为商业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充当吹鼓手。

  因此,也难怪如今的报告文学为什么要走投无路;因此,也难怪人们为什么现在不喜欢看报告的文学了。因为,在报告文学里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对商业利益者的崇拜与歌功颂德;因为,人们明明知道某些伤人的道德良知很坏,却被彪炳为时代楷模;因为,人们从报告文学中,再也得不到以前报告文学中主人公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感染力量了;因为,被大众鄙视的人物被作家和记者写进了报告文学。有些人虽然头顶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劳动模范等等光环,但她们的人品却不被大众所认可。所以,现在的报告文学真的令人担忧;所以,谁来拯救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会不会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不能不说这是作家和读者的忧虑;所以,报告文学究竟向何处去,已经成为中国文坛上不可不思考的问题;所以,拯救报告文学首先需要作家和记者拥有道德血液的良知,之外,更需要官方给与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扶持。如果没有多方的努力,报告文学很难从商品化中走出来,很难再次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很难成为人们积极追求向上的精神力量支柱。

  因此,报告文学的现状亟待官方引起高度关注;因此,报告文学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作家和记者的道德血液和社会责任里;因此,让报告文学去商品化才是人间正道;因此,报告文学不能继续为那些商业利益集团的领头人鼓与吹;因此,报告文学只有回归到为百姓利益喜与忧的道路上,才是人间正道;因此,人们期盼的报告文学必须贴近现实、贴近百姓生活、必须始终关注民生;因此,报告文学的生命永远在民间,而绝不是在商业利益集团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上;因此,报告文学只有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才能获得力量源泉;因此,报告文学只有让人们享受到精美的精神食粮,而不是纯粹的经济利益,才能赢得大众的喜爱。

  作者:郭喜林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