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失物索锦旗,谁让"荣誉"变了味?

2013-10-03 14:45:08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近日,市民王先生乘坐地铁时碰到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因挎包遗忘在安检处,事后取包时,被告知需向地铁方面送去一面锦旗以示感谢。对此,地铁安检处负责人称,送锦旗之举实则是想为安检员争点荣誉,地铁方面并无此具体规定。(10月3日京华网)
  有花钱买唠嗑的,有短信购买民意的,有出卖灵魂作秀的,今儿又出现归还失物索要锦旗的。本来是一件拾金不昧,值得表扬的好事,却演变成索要锦旗表示荣誉的丑事。笔者想问,是谁让做好事变得急功近利,是谁让做好事不留名的光荣传统丢失,到底是谁让"荣誉"变了味?
  近年来,许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将社会公众的评价纳入岗位考核,这本来无可厚非,体现了对岗位人员服务群众的评价,可一些单位或部门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方面是将群众的每句话,或不经意的行为也作为了岗位考核的依据。一方面在考核时非得要有所谓的应征材料,没有群众的留言、书证、物证,即使你做了多件好事,最后考核时也是白搭。因此,发生归还失物索要锦旗这样哭笑不得的事情就不足为奇了。
  当前,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偏离,少数人追求物质刺激,一切以经济利益挂钩,而拾金不昧,做好事不留名,舍己为人等光荣的道德观念却被淡出视野,一些人的伦理道德观出现了严重滑坡。什么老师性侵学生、母亲饿死幼儿、公交争座斗殴、老人跌倒无人帮助等等,已让人目不暇接。甚至还出现做好事惹火上身的现象。重塑社会价值观,培育新时代的道德风尚已经是迫在眉睫。
  公共道德观,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等,需要全社会上上下下的不断培育,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制度设计和操作上克服这种唯利的现实观,做人讲良心,做事讲责任,人人真相效仿,拾金不昧,做好事不求回报等社会美德的浓厚氛围就会培育形成。其实,"荣誉"变味,我们人人都不能当看客。

  作者:邓尤福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