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报道,26日,李克强来到安康市救助站看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流浪儿童。他说,过年是中国最大的节日,中国人最重视家的概念。我们要编实、筑牢社会保障底线,不能让任何人无家可归。他一再对工作人员说:你们不仅照料他们的生活,也给他们一个心灵上的家,这就是大爱。(新华网1月27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是国人心中最温暖的牵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年,是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当“家”遇见了“年”,理所当然地演绎出“春节回家”的曲曲乐音,这不仅仅是一家一户式的团聚,更重要的是集体式的灵魂释放与暂时解脱,是一段路程的结束,更是新一段路程的开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票难求”的苦恼,“千里奔波”的疲惫,甚至“不能回家”的牵挂,都还是幸福的。因为,这些人最起码“有家可归”“有家可想”。而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特别是孩子来说,“春节回家”恐怕就是一种刺激,甚至是一种伤害,对于他们来讲,“家”可能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某个角落,落满灰尘,也可能在记忆中都搜寻不到,了无痕迹。那么,温暖这些饥寒的身体,慰藉这些孤独的灵魂,自然是政府机关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老有所归,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古代就提出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然而真正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虽然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探索社会保障新途径、新方法,城乡医保整合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不断提高,养老及双轨制改革也正在酝酿,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但是社会保障问题仍然高居2013年全国两会热点调查“十大问题”之榜首,仍然有湖南老汉“入狱养老”,贵州流浪儿童“垃圾箱殒命”,这样的悲剧触痛了社会保障的底线。而保障这些人物质生活,满足温饱之余,温暖这些人的心灵,使他们不再孤寂、不在冷漠,找到“家”的感觉,品出“年”的味道,当然更为不易。
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理“不能让任何人无家可归”的保证让人备感温暖,确实给力。“编实、筑牢社会保障底线”,既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虽行之不易,但不能不行。它需要制度设计、政策支持、物质保障,更需要无私奉献,大爱无疆。总理的话掷地有声,全社会当勉力而行。
作者:慕容婷婷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