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甚广的各类“食物相克”,它们究竟有无道理?微博与微信上常出现的各类转帖,是耸人听闻还是真有科学道理?热点事件发生时,站出来说话的,究竟是真权威还是“砖家”?面对信息传播的多与快,公众难以辨别真伪。广西科协酝酿建立“科普发言人制度”,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有权威的科普专家及时“发声”,将准确的信息第一时间传播给公众。(2月23日《广西新闻网》)
报道说,广西科协目前正在培训专家队伍,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聚焦网上的各类涉及科技方面的不实信息,对误导公众的信息进行网上回应。这样的去伪存真是积极的作为。但是,仅仅依靠专家的发声,就可以将这种错误信息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吗?显然,还与公众诉求有距离。
对于那些危害公共安全的信息,有关部门是下了大功夫的。而对于既不影响社会安全,也不涉及稳定的科技类信息,还没有多少部门出来应对。这应该是一种疏忽。而实际上这样的信息危害也是巨大的。
看过一篇报道,一个生意人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找到了很多大V和小V,花钱让他们转发自己撰写的信息,把自己产品说成了灵丹妙药,结果这种产品销售的还真不错。在这位大V出事之后,把他交代了出来,事件才浮出了水面。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养成了一个习惯,生活中遇到可困难,都喜欢到网上搜索一下。如何少感冒?如何减肥?甚至是如何做菜,如何增加怀孕机会?都要去搜素。当没有依据和来源的科技类信息铺天盖地的时候,公众不仅仅难以辨别真伪,有的人还会盲目相信。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按照网上“知识”试试,结果闹出了许多尴尬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悲剧。笔者有一位朋友,他妻子是大龄怀孕,他搜索到了一些偏方,结果悲剧发生了,不仅仅没有保住腹中的胎儿,还险些丢了妻子的性命。遇到这样的事情,你想维权都找不到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广西实施让专家发声的做法是不错的。但是,仅仅依靠专家想解决这样的事情,显然是力量单薄的。网上信息铺天盖地,既有博客也有微博,既有大网站也有小网站,既有商业网站也有政府网站,这些上面都有此类生活知识、科技知识栏目。专家就是变成千手观音也枉然,他们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这样的信息,他们即使在第一时间回应了,他们在什么阵地回应呢?即使有阵地回应老百姓就能看得到吗?即使有人能看到,能保证大家都看到吗?
这样说来,让专家发声虽然可行,但是亦需要综合治理。一是,所有网站、微博、博客要做到自律,不能随意转发这样的信息,转发前需要核实来源;二是,政府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传播虚假知识的,是故意为之的要惩处,不是故意为之的要教育;三是,商业网站的生活栏目、科技栏目、知识栏目要加强编辑工作,不能人云亦云的拿来主义,需要有审稿制度,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鉴定后编发。各家网站都有法律顾问,是不是也需要科普顾问呢?
去伪存真不能仅仅依靠专家发声。
作者:郭元鹏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