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就垃圾短信和电话问题先后向手机运营商、工商、消协、公安、城管、工信部等多个部门进行了投诉,最终只在运营商和工信部下属的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得到了回应,然而处理结果究竟如何?截至记者发稿前仍未得到答案。(北京青年报,3月14日)
虽说垃圾短信不是件大事,但也会或多或少造成我们生活的不便与困扰。若每天都会收到几条垃圾短信,花费三五分钟浏览、删除,积少成多,也会消耗我们大把的时间。从横向来看,每天有一大批人制造垃圾短信,再让广大受众收到短信,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从此来看,整治垃圾短信似乎亟不可待。
然而现实是,垃圾短信虽然存在却没有确定的处置部门与处理渠道,它时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却又在“夹缝”中生存,并有不断壮大发展之趋势,如此下去,看似微弱的垃圾短息将蔓延至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何近年来垃圾短信火速增多?归根到底在于经营商的诚信问题。依据《消费者法》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然而现实中,有多少经营商能做到保密?我想在我们每天收到的短信中就能找到答案。当垃圾短息与电话日益充斥生活,让我们在感到烦扰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个人隐私的深深担忧。
笔者认为,垃圾短信之所以如此“猖狂”,源于缺少一套全方位的应对机制。在政府转型之际,部门之间权责混乱易导致“不好管”、“不易管”,“专管专治”的体制还未建立部门之间的分管往往容易导致“真空地带”。笔者看来,要真正整治短信行业,经营商的诚信固然重要,但加快政府转型,建立权责分明的制度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作者:萧存远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