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不仅要拼学历,有时候还要拼外貌、拼身材。现在,这种“火拼”又被提前,连实习也得“拼爹”——近日多家银行公开表示对私人银行客户或其他高端客户子女提供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由于实习名额的稀缺性,一些银行规定,定期存款必须达到50万元以上,才能获得一个实习名额,这也意味着父母并非任何银行VIP客户的学子们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4月29日《证券日报》)
学生到银行实习,就是想在银行成熟的服务环境和氛围中体验规范化服务,从而提高就业技能。现在,银行把存款作为进入实习的一道门槛,势必会把一些优秀人才挡在门外。实习的“含金量”提高,而实习人才的含金量就会降低,对银行后继人才的培养并无益处。
拿出实习名额,开出实习条件,公开明码标价,更像是银行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与学生父母做一笔交易——没有高额存款,就进不了银行实习。儿女要实习,银行要收钱。要想让子女有个好的未来,父母只得往银行打款存钱。对实习生嫌贫爱富挑肥拣瘦,明眼人一看便知,不过是另一种萝卜招聘,其本质还是银行在变相揽储和在“小圈子”选人。
从营销角度来看,通过实习名额来“绑架”父母存款,不能不说是个高明的主意。银行提供实习机会,吸引了客户,达成了揽储的目的,而客户通过存款,为子女增加了一块求职“敲门砖”,两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择钱多而售,看似双赢的合作背后,却灼伤了普通寒门学子的心,为“金钱万能”提供了又一个蹩脚的附注,对就业公平也造成了公然伤害。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克强总理日前在重庆考察时,就特别强调和关心就业问题。各类用人单位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雪中送炭,而不是抬高身价,自设门槛,嫌贫爱富。实习都要“拼爹”,就业就更艰难,这样势必会让寒门学子增大就业压力,甚至失去工作机会,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实习机会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应该向社会开放竞争,而不是择“钱”录用。对银行嫌贫爱富利用实习资源变相揽储行为,银监部门也要加强督查,及时叫停。
作者:叶传龙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