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井盖不盖好或被盗,时常会导致“吞人伤人”事故发生。记者昨天在科博会展览会上看到,一套已应用于东城部分井盖的“市政井盖智能管理系统”,不仅实时“报平安”,井盖异常开启时还可立即报警。(5月18日《新京报》)
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古力井,由于分属于污水、雨水、通信、有线电视、路灯、给水、热力、燃气、电力电缆、交通等到10多个单位和部门,其中通信设施检修井又分属联通、移动、电信等不同单位。由于有的产权单位平时疏于管理,或因产权不明确,加之信息不能共享,古力井成了名符其实的“陷阱”,从而导致伤人伤车事故频发,甚至发生人员溺亡事故。
去年3月22日,长沙大学生杨丽君不幸坠入下水道被冲走的惨剧发生后,虽然各地各级采取得了给古力井安装防坠网,为古力进上保险,建立“一号受理,全程负责”机制,以及“分区巡视,信息共享”等措施,可是,古力井盖缺失或损坏时找“婆家”难,以及古力井“惹事”后索赔难的现状,并没有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和好转。
毫无疑问,北京东城的“市政井盖智能管理系统”,使困扰各地各级多年的古力井“难题”迎刃而解。其一,该系统在井盖壁边缘下安装的标识卡,由感应装置、报警触发器等构成,能记录每个井盖的位置、产权单位、联系人、电话等信息,可实时查看井盖所在位置,实时向市政管理部门“报平安”。其二,“但一旦出现井盖被异常掀起、平移、大角度震动等非正常状态时,标识卡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报警信息向监控中心发送同时,还会向管理人员手机发送报警信息,并可和附近的视频装置联动。而且系统还能显示井盖的移动轨迹,以便定位追踪拦截等。
可是,“市政井盖智能管理系统”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全国普及还要有个过程,甚至是个相当长的过程。即使已建设“市政井盖智能管理系统”的地方,也还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如,各责任单位要有一支巡查维修队伍,并保证24小时待命,当接到“报警”后要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进行修复;建立考核评比机制,对“接警”后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修复或修复质量有问题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还要进行问责等。
也就是说,只有“市政井盖智能管理系统”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彻底防止古力井伤人伤车事故的再发生,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否则,即使“系统”再先进,也不能保证古力井这个“熊孩子”少惹事或不惹事。
作者:姚明胜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